“新六书”与儒家基本经典的重构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41 孔子研究院 佚名 参加讨论
我们熟知的儒家基本经典,有“五经”、“六经”、“十三经”、“四书五经”等不同的说法。考察这些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儒家经典是由两类文献组成,一个是“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这一类并非某个儒家学者所作,而是一些历史文献资料的汇总;一个是“传记”,即儒家学者的作品或言行录,如《论语》、《孟子》、《公羊传》、《左传》、《孝经》等。在历史上,儒家经典最初只是“经”,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学者的“传记”也逐渐升格为“经”,《六经》也进而增为《十三经》,甚至变成《四书五经》,作为“传记”的《四书》重要性甚至超过《五经》。到清代,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六经》具有研究上古文献史料的价值,已经渐渐成为共识。如今,历史、文学、宗教、政治、社会等各个学科都在把《六经》作为研究资料进行利用,例如《诗经》成为文学研究对象,《左传》成为历史学重要文献,这说明《六经》不仅仅是儒家的,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今人谈及儒家,首先想到的是《论语》、《四书》等,《五经》却被束之高阁。平心而论,《四书》不但文字比《五经》文字浅明,而且都是直接论说儒家义理,确实比《五经》更能代表儒家思想,宋儒尊崇《四书》而轻视《五经》,也有其道理所在。 但《四书》是1000多年前朱熹编订,并且是以其道统观为依据的,朱熹认为圣人之道,是从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并认定《大学》是曾子所作,《中庸》是子思所作,道统反映在经典上,就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子之书,简称《四书》。今天我们未必认同朱熹的道统观,《四书》的选定也未必符合现代人对儒家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儒家基本经典进行重新选定。这一方面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重建,另一方面也是弘扬儒家,让现代人接近儒家的一个必要手段,一部基本的儒家经典在手,就可以掌握儒家思想学说的精髓,如同《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圣经》之于基督教。 重构儒家基本经典,当代时贤已有不少尝试,就笔者目前所见,有三种主张。第一个是夏乃儒先生,他提出了“新六书”的观点,主张在传统“四书”的基础上,再增加《易传•系词》和《广学记》(含《礼记•学记》、《荀子•劝学》)(夏乃儒:《儒学的现代重构》,《文汇报》2014年第12版。)第二个是梁涛先生,他提出了《论语》、《礼记》、《孟子》、《荀子》为“新四书”的观点。(梁涛:《“新四书”与“新道统”——当代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三个是郭沂先生,他将儒家经典归纳为“五经七典”,《五经》即传统的《五经》,“七典”是他的新说法,包括《论语》(附《论语》类文献)、《子思子》、《公孙尼子》、《子车子》、《内业》、《孟子》、《荀子》等七部著作。(郭沂:《五经七典——儒家核心经典系统之重构》,《人民政协报》2006年12月18日、2007年1月15日连载。) 这些提法都非常有启发意义,但问题也不少。夏先生的“新六书”仅增加了几个单篇,梁先生的“新四书”增加了《荀子》和《礼记》全书,但却漏掉了《易传》、《孝经》这样的基本经典。郭先生的提法比较独特,但其“七典”所包含的几部书都未定论,如以郭店简中的几篇再杂以《孔丛子》中的若干片段辑为《子思子》,以《礼记》中的《乐记》再加若干佚文辑为《公孙尼子》,以郭店简中的几篇为《子车子》,且大胆推测子思确有个弟子叫孟子车,与今本《孟子》作者是两个人。这些大都属于其一家之言,并未获得学界一致认可,而且即使这些作品是成立的,它们是否有分量作为儒家基本经典,仍有待历史考验。 综合以上三家,笔者认为,重构儒家基本经典,应该有几个原则,其一,应主要是先秦原始儒家初创阶段的作品。其二,反映儒家基本的核心义理,影响深远。其三,篇幅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本此原则,笔者以为,可以在原四书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增加,保留《论语》、《孟子》,将《大学》、《中庸》放回《礼记》,而将《礼记》全本加入,再增加《孝经》、《易传》、《荀子》,确定为《论语》、《易传》、《孝经》、《礼记》、《孟子》、《荀子》六部基本经典,可沿用夏先生的提法,称为“新六书”。以下介绍“新六书”的基本内容,以及入选理由。 《论语》。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论集,这本书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儒家第一经典。《论语》语言平实,义涵丰富,一直传诵不衰,影响遍及海内外,以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人们学习儒家思想,《论语》也是首要的必读书。不过,由于《论语》过于简短,对于全方位了解孔子思想有一定局限性,而其他现存典籍如《孔丛子》、《孔子家语》乃至新近出土的一些竹简文献中,孔子言论也很多,其中一定有真实材料,对其进行甄别辨伪,可以成为《论语》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孔子家语》,应该并非伪书,而是可信度很高的孔子思想言论集,其价值并不在论语之下。(杨朝明:《<孔子家语>的成书与可靠性研究》,见《孔子家语通解》代前言,齐鲁书社,2009年。) 《易传》。儒家哲学和世界观理论的核心著作,主要阐释易经的义理,易经解释流派甚多,各家都在利用,易传是从儒家的角度阐释的作品,故把易传列为儒家基本经典,而不列易经。相传为孔子所作,不过更有可能是孔子后学所作。《易传》共7种10篇,阐明了天地、阴阳、乾坤、刚柔等概念,将《周易》的占筮之学改造成高深玄远的儒家哲理,成为宋明理学乃至现代新儒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根据《易传》所写。对于现代新儒学,有学者指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重《易传》,他们借助于诠释《易传》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郭齐勇:《现代新儒家思想论纲》,《周易研究》2004年第4期。)《易传》所建立的一套哲学体系,成了儒家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内生动力。 《孝经》。儒家重要的伦理学著作,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子所作,全文1000余字,是十三经中最短的。该书集中论述了“孝”的理念,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是诸德之本,并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东汉已升格为经,“百善孝为先”,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的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今天我们谈到儒家文化,仍然将“孝”作为儒家的重要标志。 《礼记》。儒家礼学及伦理、哲学、艺术等思想的论著选集。西汉时编订,但经学者研究,其中许多篇章是孔子后学如曾子、子思、公孙尼子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儒家思想。该书内容较庞杂,除较为集中地阐述了“礼”的主要理论,还阐述了儒家哲学、修身、治国乃至音乐等方面的思想,其中某些篇章气势磅礴、结构谨严、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尤其是关于“大同”、“小康”的论述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深远。《大学》、《中庸》、《礼运》、《儒行》等是其中的名篇。唐代孔颖达著《五经正义》,抛弃《仪礼》、《周礼》而将《礼记》当作《礼经》来进行注解,与《诗》、《书》、《易》、《春秋》并列,使之由“记”上升为“经”。《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小戴礼记”为通行本《礼记》,被奉为儒学重典,而“大戴礼记”长期被人冷落,以致残缺过半。但是“大戴礼记”中,也有许多重要篇章,如《曾子》十篇,对于研究孔子后学的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 《孟子》。儒家核心经典,先秦儒学的重要代表作。该书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的思想。此书不但思想鲜明,而且颇多儒家式的格言警句,汉文帝时与《论语》、《孝经》等一起置博士(后因只立五经博士而罢),东汉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可见汉代人已经充分重视孟子的价值了。自唐代韩愈作《原道》将孟子作为孔子道统的唯一传人,孟子地位开始提升。到宋代,《孟子》正式升格为经,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把《孟子》作为儒家的核心经典。 《荀子》。崇尚礼学、具有批判和现实精神的先秦儒学代表作。荀子因批判孟子,主张性恶论和化性起伪,一直受到儒家正统学者的抨击。虽然《荀子》历史影响不够大,但其具有的理性和现实精神与西方的科学精神有相通之处,更容易与现代思想接轨。梁启超称他为“社会学之巨擘”。(《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256页。)早在1900年《訄书》初刻本编目中,章太炎就曾列“尊荀”为首篇。荀子作为先秦大儒,开出了一条不同于孟子乃至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新路子,他与孟子的学说虽然分歧严重且理路不同,但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说明他们具有互补性,都是儒家学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弘扬。自从司马迁作孟子荀卿列传,以孟荀并举,二家的并列地位就已经确立。陈焕章在1912年撰成的《孔教论》中也说:“孔徒之中,尤能力张圣道,抵抗异端者,莫如孟子荀卿,孟荀者,孔教之开国功臣也。”(《孔教论》,载《民国丛书》第四编,上海书店,1989年。)近年就有学者指出:“儒文化《十三经》中没有《孙卿子》(《荀子》),《孙卿子》(《荀子》) 长期以“子”学形式存在,极为不妥,现在应当予以纠正。” (孙景坛:《儒学与儒教分离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3 年第2 期。) 以上六部经典,都是先秦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早期儒家发展的三个阶段:孔子(《论语》)——孔子后学(《易传》、《礼记》、《孝经》)——孟子、荀子。通过这三个阶段,儒家的基本义理和精神已经基本完备,这六部经典如同六颗种子,带着儒家思想的基因,开始了上千年的生根、发芽、成长的历程。另外,“新六书”规模适中,篇幅长者如《荀子》、《礼记》各约9万余字,篇幅短者,如《孝经》仅1800字左右,言简义丰,语言也较为流畅,稍微注释,一般人皆可读懂。 儒家基本经典的确立,为儒家向社会推广、展示儒家思想的风采与价值、进行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口。凡是对儒家感兴趣的社会大众,“新六书”为首要必读之书,“新六书”读通了,读熟了,整个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把握住了。 (曹景年:孔子研究院研究实习员)(《孔子文化季刊》第22期2015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周公“制礼作乐”辨析
- 下一篇:《中庸》“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