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非遗文化 >

山东蓝关戏:七分帮,三分唱


    在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东莱州的蓝关戏榜上有名。前些年,该剧种已濒临绝境,少有演出。近年来,当地政府把部分蓝关戏剧目整理演出后,许多观众欢喜地说:“从南京到北京,也没听见这一声。”
    蓝关戏,又名“南官戏”。明末清初,莱州龙埠、东季两村在北京做“估衣行”生意的人学会弋阳高腔后,与当地的方言、民歌结合形成了蓝关戏,后在莱州、招远地区广泛流行。走进有着“蓝关戏窝”之誉的东季村和龙埠村,在当地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季家的蓝关开了台,邻村的老婆跑掉鞋;去听蓝关戏,冻死也愿意。
    表演时,“帮、打、唱”是蓝关戏的鲜明特点之一。演唱时,一人演唱众人“帮腔”(亦称“凑腔”),因此蓝关戏有“七分帮、三分唱”之说。帮腔的演唱是真声和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既幽雅纤细,又粗犷豪放,颇具诗意和交响性。其伴奏只用打击乐器,有“打蓝关,打蓝关,无打不能唱蓝关”的戏谚,而且是随着剧情的需要,有所增减。唱“高腔”时,全套打击乐器铿锵作响;唱到“悲调”时,减去大锣、大钹,伴音衬托低回缠绵的感情。蓝关戏的唱腔有高腔、平调、老调、昆调等,曲体短小,音调简洁明快。
    蓝关戏的发展深受莱州人文环境的影响,当地的武学文化对蓝关戏的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清道光初年,蓝关戏已相当兴盛,相继涌现出龙埠、东季为代表的十几个“连字班”和一大批专攻此业的演唱者。东季班以演出《东游记》为主,称“文蓝关”,主要是演八仙过海的故事。龙埠班以演《西游记》为主,称“武蓝关”,主要演唐僧取经的故事。这些故事引人入胜,剧中人物繁多,文武俱全,演出极受欢迎。
    龙埠“武蓝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台上的武打都是真刀真枪地对打。当地观众的说法是“演文戏你唱我帮,演武戏真刀真枪”,雄奇惊险,动人心魄。当地的武术也曾经对早期的蓝关戏产生很大的影响。蓝关戏盛行的地区,代代习武的风气比较浓厚,莱州的龙埠、东季等村的拳房更是久负盛名。著名艺人张日明擅长演猴戏和武生,他塑造孙悟空的时候,表演中就吸收了当地武术中猴拳的某些招式,被誉为“活悟空”。
    据统计,蓝关戏的剧目有近百出之多,但由于蓝关戏的从业者文化水平都偏低,有的根本不识字。因此,演出一般没有剧本,戏文全在师傅肚里。正因如此,随着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不少精彩剧目也随之烟消云散。为了保护这一古老剧种,从2003年开始,莱州市文化局组织专人对蓝关戏进行了搜集、挖掘、整理。当地政府又划拨专款普查、保护蓝关戏,建立了以莱州龙埠、东季两村为代表的文化生态保护村,对蓝关戏的业余班社及艺人进行扶持和保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