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齐鲁文化 >

糖人 糖人 来上一口心儿甜


    
    说起童年记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总禁不住发出声声感慨,为消失的欢乐,为远去的光景。彼时,只有眼含热泪,在脑海中努力搜寻童年的场景,在记忆中“抚摸”模糊的乡愁。近几年来随着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陆续公布,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重回大众视线,带你感受那个年代的感动。
    
    近日德州“吹糖人”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回顾当年的场景。
    街头放着一付担子,前头木箱内置一火盆(燃木炭),火盆上一把铁勺、勺内是糖稀(民间作坊用麦芽糖做的糖料)。木箱上方用两根木板条,钉一木架,木架钉一横板,板上穿有许多小孔,木箱侧面挂一布袋,袋内装着细芦苇杆、木箱另一侧挂一面铜锣。
    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吹糖人艺人挑上担子,敲响铜锣。吃着饭的孩子们坐不住了,扔下碗筷就往外冲。
    艺人用小木棒从勺内挑起糖稀,手指向木箱内装滑石粉的小布袋里蘸一下(滑石粉不粘手),取一点糖捏成中间空的布袋状,两手一拉,中间呈一细糖管,艺人用嘴叼着,用两片胶泥模子,扣住糖布袋,叼着细糖管的嘴,用力吹气,掰开模子,拿根细芦苇杆在勺内蘸点糖稀,粘在吹好的糖人上。吹好的糖人最后插在木架横板小孔里。也有不用泥模子的,嘴吹手捏,用模子吹的有:龙灯,胖娃娃,桃子,苹果,金鱼,猴子等。不用模子的有:小老鼠偷油,黄鼠狼拉鸡,小锅打蜜,大公鸡等。
    
    化糖也颇为讲究。木箱内一小炉子,火炉上坐着熬糖稀的铁勺,木箱侧面挂一布袋细芦苇杆,木箱上部木方盘内有一块薄石板。化糖时,在石板上擦点油,用小铁勺舀起熬热的糖稀,以熟练巧妙的技术,在石板上不断的滴画热糖稀,能画出花鸟鱼虫,大刀,石榴,桃,梨,佛手,元宝,大铜钱,铁拐李的酒葫芦,汉钟离的宝扇,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花篮。还有凤凰、金鱼、蝎子、蜈蚣、螃蟹;牡丹、荷花、木瓜……等。滴画的图案,玲珑剔透,形象逼真,讨人喜欢。用一根细芦苇杆粘住糖画,拿住观赏,天不热,在屋内插在一边,几天不坏。据说吹糖人和化糖,成本极低,利润却很高,因为艺人往往卖的不是糖,而是工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