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故事令人动容 “红嫂精神”要代代相传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02 大众网 newdu 参加讨论
6月29日下午,2017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代表团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伴随着讲解员的动情讲述,团员们又被拉回到那连天的炮火中。纪念馆中一幅幅画面,深深震撼了每一位代表团成员。有人眼含热泪地说,这种“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情感,一定要代代传下去! 6月29日下午,2017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代表团走进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 “红嫂明德英的脸红一阵又白一阵,最后她下定决心,把那位小战士的头轻轻搬起,放在自己的腿上,迅速解开了衣襟,把上身向小战士的头部伏下去……”在纪念馆中,讲解员动情讲述着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的感人故事,代表团成员无不动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一大批爱党拥军的红嫂,她们几乎承担起所有作战部队的后勤工作,产生了众多生动真实的英模事迹。其中,抗战时期“红色堡垒户”王换于的故事广为人知。战争期间,罗荣恒、徐向前、朱瑞等党政军革命领导干部,都曾在她家里生活工作过。1939年,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2名革命后代。3年时间里,王换于自己家的4个孩子因照顾不周不幸夭折,而战时托儿所里的八路军子女们没有伤着一个。王换于还组织群众积极抢伤员,救活了《大众日报》社干部白铁华,厚葬革命烈士陈若克母女遗体,冒着生命危险保存党史资料。王换于不畏牺牲、拥军爱党,被称作“沂蒙母亲”。 6月29日下午,2017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代表团走进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 在红嫂纪念馆里面,除了明德英和王换于,还有很多红嫂的英模事迹。比如,“拥军妈妈”胡玉平送儿子上战场、“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妇女架起火线桥、沂蒙六姐妹支援前线忘我拼搏…… 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红嫂几乎承担了作战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她们共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 纪念馆中一幅幅画面,深深震撼了每一位代表团成员。 红嫂明德英让凤凰网总编辑助理姚辰羲难以忘怀,眼中也有些晶莹。她对大众网记者说,我特别佩服她的勇气,不仅把生死置之度外,还敢于抛开世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我想,这种真心实意的军民鱼水情,在今天十分重要,要继承和发扬红嫂精神。同时,作为年轻一代的媒体人,要深度挖掘报道新时代的红嫂故事,感动更多人,让红嫂精神代代相传。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首都互联网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佟力强说,沂蒙红嫂的故事让他深受感染,满含热泪。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它们无一不彰显着老区人民的奉献与牺牲,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好、宣传好、传承好沂蒙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沂蒙红嫂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历来就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战争年代,沂蒙红嫂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涌现出众多拥军支前模范和先进群体,当时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中就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5万名烈士英勇牺牲。“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沂蒙人。新时期,沂蒙人民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大力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涌现出了“沂蒙新红嫂”戚洪桂,“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山东省十佳兵妈妈”朱呈镕,“感动雪域官兵的大义母亲”胡艳红,20年如一日视子弟兵为亲人的拥军楷模岳勤祥,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孙永胜等一大批双拥先进人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