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孙氏家族:从琉璃匠籍到文化世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40 齐鲁晚报 朱洪蕾 参加讨论
孙廷铨故居内山雨楼 在中国琉璃发展中,博山无法被忽略,在那儿,博山孙氏家族曾为这门古老的技艺树立了标杆。但有一天,这个家族突然不做琉璃了,他们转而读书,书还读得很好,出了清朝初年的大学士,还成了康熙的老师。从此,博山孙氏再不用终日与器物打交道,但出身匠籍,长在琉璃世家,他们的血液里终究对手工业充满深情,于是就以文人的方式,用书沉淀下这个行业的精髓,流传至今,以飨世人。 祖上给宫廷做最好的琉璃 博山,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美誉,而在博山琉璃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孙氏家族中的孙延寿与孙廷铨。 博山,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美誉,而在博山琉璃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孙氏家族中的孙延寿与孙廷铨。 琉璃最早起源于炼丹家,因为它外观流光陆离,古人称之为“流离”、“药玉”、“缪琳”等名称,近代古玩界又称之为“烧料”、“料器”。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淄博博山发现元代末期琉璃窑址及料器,证明这里生产琉璃器物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故博山素称“琉璃之乡”。 1月6日,孙氏后人孙赛华介绍,益都颜神镇(今博山)耕地较少,煤、铁、铅、铝、矾、黄丹、红土、黏土、陶土、焦宝石、紫石、马牙石等资源丰富。颜神的琉璃工业,亦称炉业,大致始于元末明初,生产珠子、珠帘、屏风、棋子、枕顶、灯壶、灯盖、灯罩、烟嘴、鼻烟壶及各类玩具、零星器物,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琉璃产地。而据清康熙《益都县志》记载:“其器用淄砚、琉璃、瓷器,颜神镇居民独擅其能,镇土瘠确,而民无冻馁者以此。” 明洪武初,颜神镇孙氏成为内廷琉璃班匠。孙氏后人孙昭鸿介绍,孙延寿是明朝皇室在颜神镇琉璃作坊的监造官员,负责制作琉璃、珠帘。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孙延寿每年都要亲自运送琉璃制品去北京向宫廷提供琉璃贡品。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7年),以孙延寿等三人为首,邀集23人共结“炉行醮会”。他们规定每年的上巳日(三月初三)为祭祀祖师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全炉行都要歇业停产,到炉神庙共同举行祭祀活动,也由此产生了博山三月三的“炉神庙会”。 清朝中叶,博山琉璃料器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海外,每年达7000担以上。康熙年间清廷在京设琉璃厂,主要征召博山琉璃工匠进京从事琉璃料器生产,原料也主要由博山运去,产品被称为“御窑品”。 孙延寿的曾孙、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孙廷铨对博山琉璃行业亦有大贡献。康熙三年(1664年)冬,孙廷铨回到颜神镇,闭门谢客,焚香著书,写成《颜山杂记》。“琉璃”是该书物产篇中的一节,内容完整,记载周详。 乾隆十年,进士杨复吉将“琉璃”一篇单独挑出,收入《昭代丛书续集》,定名《琉璃志》。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1911年又将《琉璃志》全文集入所编之《美术丛书》。辗转辑引,足见《琉璃志》的史料价值。近代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博山琉璃,大多从《美术丛书》中的《琉璃志》入手。 孙赛华介绍,《琉璃志》把琉璃及其产品的成分、炼制过程、产品种类、制作工艺一一写明,并阐明琉璃的来源,摒弃唐代颜师古“琉璃乃自然之物”的观点,而采信宋代程大昌“铸石为器,古已有之”、“虽西域琉璃,亦用石铸,无自然生成者”的观点。 在博山当地史志办工作的张元彪对孙氏家族颇有研究,他认为,《琉璃志》是一系统而全面地记述琉璃工艺技术的科技文献,这对后来博山琉璃业的发展以及专家学者对博山琉璃的探讨与研究,都具有翔实可考的史料价值。 世袭匠籍身份,地位比普通老百姓还低 在明代,人以籍分,除民籍之外,分别属于官籍、军籍、医籍、匠籍、驿籍、灶籍等。这些不同户籍的身份都是世袭的,而孙家是“匠籍”身份,社会地位甚至低于普通老百姓。为提高社会地位,孙延寿希望子弟能读书入仕途。孙昭鸿介绍,孙延寿以身作则,在经商活动之余读书,并督促子弟进学。 不过这份精湛技艺并没有传承至今。实际上,从孙延寿到孙廷铨,博山孙氏在读书科举之路上逐步上升,同时与琉璃日渐疏远。 在明代,人以籍分,除民籍之外,分别属于官籍、军籍、医籍、匠籍、驿籍、灶籍等。这些不同户籍的身份都是世袭的,而孙家是“匠籍”身份,社会地位甚至低于普通老百姓。孙氏最初几代人不读书不识字,有位祖先竟然连个学名大号都没有,在族谱上赫然写着乳名“狗子”。 为提高社会地位,孙延寿希望子弟能读书入仕途。孙昭鸿介绍,孙延寿以身作则,在经商活动之余读书,并督促子弟进学。《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中记载“吾族传至柳溪公,始尚读书”,柳溪公即孙延寿。 孙延寿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孙霁和孙震都成了当地较有名气的儒士,有“颜山双凤”之美称。孙霁,读书废寝忘食,著有《南岳集》。虽然科场失意,但他受父亲影响,十分重视对弟弟孙震的教育,“出入必偕,日督课之,不以爱掩教,弟亦师事惟谨,文誉日隆。”对于子侄,孙霁同样用心培育,“诸侄稍长,皆以次授经。” 孙震自幼以兄为师,无书不读,曾担任潍县教谕,使当地教化大行,也使得颜山孙氏逐渐从商人之家转变为书香门第。 此后,孙氏家族中人著述逐渐增多。孙廷锡著有《拙鸣集》,孙宝仁著有《禹石楼集》,孙宝任著有《黄雪舫遗诗》,孙续端著有《退学集》,孙廷铎还因诗歌成就受到当时的诗坛领袖王渔洋推崇。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兰陵萧氏:家乡儒学治天下
- 下一篇:清代黄县的丁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