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齐鲁文化 >

梁氏家风:梁漱溟后代的清明节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皆清称之为清明。清明节在历史上版本不一,习俗不同,但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点就是“扫墓”!在今天,国家有三天的清明小长假,很可能大家觉得是休息的日子,踏青的日子,也会觉得扫墓是给革命烈士扫墓,这些都很对,但可能大部分人都忘了对故人的缅怀。
    
    2017年4月4日,清明节。92岁高龄的梁培宽先生、妻子张颂华和梁漱溟孙子梁钦元、梁钦宁等家人驱车从北京来到山东邹平梁漱溟先生坟前祭拜,表达对两老先生的思念与怀念之情。
    梁家人扫墓,其实很大意义上讲并不是因为梁漱溟是因为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为整个社会中的名声而去的。通俗的讲这就是儿子和孙子给父亲和爷爷上坟。其中值得敬佩的是梁培宽先生已经92岁高龄,为了给父亲上坟,依然颠簸数小时从北京赶到山东。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在儒家文化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排第一。荀子在《礼论》中详细记载了关于祭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于孝道,其中“祭礼,敬事其神也!”关键的是在其内心的思念之情。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国家给我们放假了,但却似乎忘记了这个节日该做些什么了。有一首大家都知道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今在行动上我们更多的可能就是记住后面两句了,而却真的忽略行人为何是欲断魂。
    现在梁漱溟的书,开篇基本上都印着这样八个字“独立思想,表里如一”。其长孙梁钦元先生,也认为这是梁家家训的核心。梁漱溟被称为新儒学的代表,这不仅表现在思想上,更深植于行动上。梁漱溟做到了,梁漱溟的后人也做到了。
    
    礼,在儒家思想中礼,不仅仅是种仪式,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的情感,是一种道德的升华。还是荀子《礼论》中讲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从《礼论》中不难看出,所谓祭祀,并非是单纯的信鬼信神,而是站在一种道德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这是孝,是传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