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董爱昕:学书法,追古人翰墨 读论语,悟先师之仁


    
    董爱昕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
    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嘉兴推广指导委员会主任
    王大千理事长载文说:孔子学堂作为一个精神空间,文化平台、互动场所与道德高地,需要土壤和种子,空间与载体,仪式与场景我理解就是天地人和。此刻,全国孔子学堂的主人们、儒学大家们齐聚崇文尚学、红船起航之地进修培训,陪传统文化之根,训向上结果之法。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盛事盛景。这一定预示着孔子学堂的兴感发展。
    
    接下来我想围绕孔子学堂的堂训说两层意思。
    一是说说写好字,追古人翰墨。字是什么?从训诂学的角度,从子在宀下,是孕育,是妇人乳子。 
    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中国文字是奥秘的,造字的伟大先知仓颉,是得到了天助,是接受了上面来的灵感,或特殊的智慧能力,才能在於将眼、耳、鼻、身、意,所感知的一切,有形与无形以六书的形式,藉由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因此中国文字里包含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对事物与自身存在的判断,对艺术与(美学的觉知与感知范畴,既博大又蕴含深远。
    
    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两个渠道,话语与文字,字以载文。文字一旦被创造出来,人类的文明才真正的起航。汉字,这种表意符号让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含义。因为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从造字的那一天起,这古老的文字,神采奕奕,与国人同步前行,它像一位美丽且神奇的母亲,又像上帝给中国人的慈绳爱索,使这个民族以汉语言、汉文字为标识,为统一。
    再说一个人物,就是把刀改成毛笔的秦朝蒙恬大将军。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毛笔,是中华道统的最集中体现,一软一硬,一阴一阳,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负载了千年的历史重托。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
    有了毛笔就有了毛笔书写的方法。那点线的奇妙组合和变幻无穷,是无言的詩,象形的画。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 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
    正如我的老师欧阳中石先生的说的:“书法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书写只是其中表现的一个方面。概括起来四句话: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 
    做字是为了行文,行文是为了载道,电脑碑刻也都可以载道,为什么还要书法?因为书法能使‘文以载道’的‘文’焕发出更好的光彩,书法还应追随时代,为时代服务,做到‘切时如需””。
    学习书法的路径在哪里?这是个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我们当认识到信息时代电脑冲击了书法,写字遭遇了危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心的躁动不安,传统文化的被忽视,道德修养的缺失,成了木桶的短板。好在天道有情,否极泰来。时代呼唤,孔子学堂应运而生。我们这一群人肩负着传承之使命,教化之担当。我们要率先写好字,这是接过来,我们还要教授、影响周围的人写好字,这叫传下去。下面再说一下方法论:
    
    写好字有途径,唯一的路径是向古人学习,因为古人生活节奏比我们慢,心比我们安静、洁净、澄明。所以他们的字比我们当代的好。我个人的体会是还要拜高明的老师,口授心传。所有高明的书法老师,都会引领你向古人学习,也就是临摹古人的法帖。我把学习书法形容为漫长的慕古之旅。临摹古人法帖是一个不断潜入古人心态的过程,而欣赏临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静心笃定,去体会古人那丰富的内心世界时,这也超出了书法艺术本身,因为我们同时倾听的是中华文脉传承和发展的律动,它的意义必定是深远的。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我们写字其实在写自己,学书法,是抒发我们的情怀,一笔一画里藏着一个人的精气神,甚至他的性格特点。把字写好,是我们学堂人的本分。本立而道生,倘若我们每一位学堂人都能够把字写好,一万个学堂是什么概念?能影响多少人? 
    
    我要讲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读好书,悟先师之仁: 
    我们今生是何等的有福,能成为孔子学堂的建设者、参与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学习者、力行者、实践者、推广者、传播者。我们首要的问题,是武装自己,读好经典。《论语》是我们主攻方向。让我们以道心、天地之心、清净本心,来回望孔子。
    孔子这个人。他是中国最大的传奇。他是中国2500多年出生在鲁国尼山的一个充满欢笑和泪水的孩子,一个大半生都在流浪、不能返回故乡的男人,一个寻求正义和德行的朝圣者,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行者。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理论, 统一与和平,是孔子学说对于国家极大的贡献。下面单就“仁”谈谈我的理解。
    二人为仁。“仁”者爱人。孔子是在说社会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者,乃自己之外的一切人,亲人、友人、爱人;人与天地君亲师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利己是人原本的罪性,利他则为社会性。博爱万物为人,敬天地鬼神亦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关于“仁”的教导太多了,举不胜举,最简单的一言以蔽之就是爱人。对于孔子讲的吾道一以贯之,曾参认为是忠恕而已。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就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的理解,孔子一以贯之的就是这个“仁”。但就“仁”这个词性来说,它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又是形容词。当它是名词的时候:是纯厚、敏感的内心,事物的细腻内核。 如 核仁 、果仁 、花生仁 眼中的瞳仁。等等从字形和字的阴阳来看:仁,阴阳,左边代表阳,是一横的变形;右边代表阴,是“--”;一阴一阳,代表万物之本。所以,孔子学说的本质讲“仁”。所谓果仁、仁义,这些词中的仁,都是遵万物之本。是有生命的,是生命之本源。这个生命是鲜活的、是洁净的,是天然的,是良善的、它是种子,它能够生发出来。
    孔子发现了这永古不言的奥秘,仁原本就是我们为人之根,为人之本。没有仁性,就没有人性。生而为人,把人做好,一个根本的途径就是回到“仁”里。而人类走着走着走远了,迷途了,没有对上天自然的敬畏,没有博爱,甚至连自己都不爱。人类掉入纷争混乱罪恶之中,人毫无节制的发展自己的私欲。
    
    孔子早就为中国人开出了药方: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人若能战胜自己的罪性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谈何容易,上古先贤的呼天抢地的告诫人类,有多少人听到理解并且遵从的呢?生命是活出来的,活出来要靠那生命的原本,我们肉身的躯壳里的那个“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种灵魂精神。孔子说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仁是纲,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核心,纲举目张。仁是爱,爱是最奥妙的属灵原则。
    
    让我们回到原本,回到初心。做仁爱之人,传仁爱之道,结仁爱之果。我想这就是孔子学堂,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堂训所愿了。汉字是有生命的,是活的。孔子的仁爱思想是活的。让我们从这里启航。驰向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大同世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