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有趣的石人之谜:江水枯不露石人脚?
http://www.newdu.com 2025/01/18 12:01:24 华西都市报 林赶秋 参加讨论
自古以来,都江堰周围就有关于石人的各种传闻。 南朝梁国广汉人李膺《益州记》载:都江堰“有三石人、五石犀以厌水”。所谓厌水,主要是一种巫术,杜甫称之为“厌胜法”。这三个石人又为何时何人所雕造呢? 湮没无觅处的战国石人 地点:治水英雄李冰处 据说,始作石人者即为那位著名的治水英雄李冰。晋代崇州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称:“冰能知天文地理,……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稍后,郦道元《水经注》描述得更加清楚:“秦昭王以李冰为蜀守……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是以蜀人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邮在堰上。”白沙邮在都江堰上游,位于今都江堰市白沙场一带。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乃刻在石人身上的铭文,大致是讲:江水枯竭时不可露出石人的脚,江水上涨时不可没过石人的肩。“与江神要”、“刻要”都是佚名《蜀记》“刻字为约”的意思(应当留意的是,《蜀记》把“没肩”改成了“没腰”),是神话式的表达。其实说白了,李冰立石人,就是作“水则”之用,以监测岷江的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跟刻记长江枯水位的“涪陵石鱼”的用途大同而小异。 这刻有九字铭文的石人,能被常璩亲眼目睹吗?我觉得,有点悬。他所依据的应该是一些比较靠谱的历史档案,如上引“故记”之类。 陆续出土的东汉石人 地点:新建外江水闸处 1974年,都江堰枢纽工程新建外江水闸,将原安澜桥下移到现在的位置。3月3日,在外江三号桥基河床下挖出了建宁元年李冰石像一座,高近3米。 这李冰石像显然就是“都水掾”(管名,可简称“都水”,职位低于太守)尹龙长、陈壹二位模仿“三石人”所造的“三神石人”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尊贵的一位,故有详细的铭文。另两尊或为李冰的从吏(如“主簿”等),但下落不明。 1975年在距李冰石像出土处37米的地点出土了一尊较小的无头持锸石人,后称堰工石像,现与李冰石像共同展陈于都江堰景区之伏龙观中。有理由怀疑,它就是“三神石人”之一。 2005年3月3日,外江索桥施工时,又一尊无头石人像现身了。此时距离李冰石像出土,不多不少,不早不晚,刚巧整整31年。难道它也是“三神石人”之一?大家还没激动两天,同月5日,索桥1号桥墩附近又发现了一尊石像。更没想到过了九年,2014年4月24日的上午,挖掘机在外江闸口下消力池作业之际,又一次发现了无头石像。据悉,这三尊无头石像未来将在都江堰博物馆内展出。 1974至2014年四十年之间,都江堰渠首相隔不足百米的范围内,分四次,共出土了五尊石人,其服饰风格都是典型的汉代“深衣”,且雕凿手法也均为汉代圆雕,其中一尊因有铭文可确定为李冰之像,其余四尊皆无头无铭文,根本无法辨明而后纳入东汉所造“神石人”之列。 东汉遗风之成都石人 地点:九里堤、万年堤 东汉以后,石人之制被沿袭了下来,都江堰以外的地方也在借鉴、仿效。 嘉庆《华阳县志》记载:“九里堤:治东三里洗瓦堰侧。旧《通志》:堤长三百余丈,置石人、石牛各九,前人以之镇水患者。按王士性《入蜀记》‘成都故多水患,是处为石犀镇之。城东,有十犀九牧立于江边’,盖指此也。” 同书又云:“石人石牛:治东城外万年堤,石人、石牛各九,盖前人以之镇水患者。今惟石牛一头,余无存。”九里堤,万年堤,应该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显然可见,这九尊石人的命运也跟都江堰那些“三石人”、“三神石人”一样,最终皆不免湮灭无闻,而是否也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大可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泥塑
- 下一篇:四川什邡箭台村遗址证明:三星堆遗存并非孤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