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蒋维松


     
    蒋维崧,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1915年生于江苏常州,193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2001年受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成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学专业文字学(含书法)博士生导师。与魏启后、陈左黄、高小岩、宗惟成一起被称为“山东五老”。
    
    
    蒋维崧先生以文字学研究而闻名于世,同时又精于书法、篆刻,为世人所共仰。蒋维崧先生从教六十余年,曾主持《汉语大词典》山东编写组工作长达十年之久,为辞书编纂积累了重要经验。蒋维崧先生著有《汉字浅学》及语言文字学专著、论文多篇,近几年先后出版了《蒋维崧印存》(1992)、《蒋维崧临商周金文》(1998)、《蒋维崧书迹》(2001)、《蒋维崧书法集》(2005)等作品集,并于2003年向山东大学捐献书法作品六十余幅,供学校博物馆永久珍藏。
    
    
    蒋先生在篆刻和行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应该大书一笔的还要数他的金文书法艺术。纵观“金文时代”以后的金文书法史,我们可以看到,金文书法风格主要有三种明显的分野:一类是追求工稳的,大致以线条平匀、结体工整为基本特征,这一类作品为最多;另外两种,一类是追求“金石气”的,多以枯笔、颤笔、方折顿挫等笔法表现;一类是追求“行草意”的,如写行草,随体洁拙。
    
    这二类作品各有特色,其中有些甚至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但由于整个社会从事金文书法艺术实践的时间不长,同隶、楷、行、草等书体相比,其总体水平就显得相对落后了。如第一类,作者在书写时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小篆笔法,线条平均,结体和章法都过分整饬,很难用笔墨表现书家个性。后两类显然是受邓石如以来碑风的启发和影响,硬是用毛笔、水墨、宣纸等柔性材料去表现刻铸工艺中的“金石气”——甚至还要加上“泐损气”,如果表现手法不当,难免弄巧成拙。
    
    用“行草意”写金文,自无不可,但如过于粗率,则与金文庄严、静穆和雍容华贵就显得很不和谐。窃以为金文书法的推陈出新虽有多途,但主要着眼点不应放在外部形式上,特别是不应简单地在线条和笔墨上做作,在结体上动手术。而是要在“内修”上下功夫,即追求线条质量、笔墨质量、结体上的精构和巧妙变化,在笔墨情趣、神采韵味、在这些方面,清代至近现代书家也多有建树,代有其人,而蒋先生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研究蒋先生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笔者深深感到自己私心推崇和追求的“以人格、学问滋养艺品》的治艺准则在先生身上得到了天衣无缝地体现。面对先生的艺术作品,我们每个人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艺术思想,从而也了解他艺术追求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惊人的和谐。那就是他那严谨、静穆的金文,心气和平的行书,庄峻有法的小篆,淳朴古淡的隶书,神清骨秀的篆刻,同他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人格精神,高古超迈的胸襟情怀,博闻卓见的学养学识,科学、缜密的治学态度,甚至同他温雅、谦和的步履神态和骏骨逸情等,都达到了高度地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