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精神与女娲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9:11:37 一元一儒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关 键 词:夸父精神,女娲精神,哲学精神,神话象征 每个民族的哲学精神乃奠基于“轴心时期”[1],这一点现在已得到公认;但轴心时期的这种哲学精神却是孕育于此前的“神话时代”的,这一点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相反,人们倒是更多地注意到了“前轴心期”和轴心时期之间的差异对立。例如西方当代某些哲学家为了反思和克服轴心时期以来哲学的弊端,力图返回前轴心期。其实,西方哲学精神虽然确立于古希腊哲学时代,但它却是孕育于此前的古希腊神话时代的,这就正如中国哲学精神虽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它同样孕育于此前的中国神话时代。显然,神话乃是民族哲学精神的最初的象征形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民族神话的阐释,来揭示这个民族哲学传统的渊源。唯其如此,尼采所提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非常形象精炼地概括表征了西方哲学的核心精神。这对于我们探寻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中的渊源与象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照。中华民族哲学精神核心可以概括为由上古神话所表征的阳刚进取的“夸父精神”与阴柔包容的“女娲精神”;到了轴心时期,才由哲学话语转换为《周易大传》的乾阳之德“自强不息”精神与坤阴之德“厚德载物”精神,进而演化出中国哲学传统的两大支柱——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 一 每个民族在哲学觉醒的轴心时期之前,都曾有一个神话时代,区别仅仅在于这种神话的文本形式有所不同。古希腊神话的形式是《荷马史诗》,即长篇叙事诗的形式,这与中国藏民族《格萨尔王传》的形式一致,却与汉民族的神话文本形式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前轴心期汉语神话的形式既有诗歌的形式,例如《诗经》里就保存着许多上古神话传说(但也不同于西方式的长篇,而是短篇);也有散文的形式,例如《尚书》乃至《左传》当中保存的许多远古英雄传说故事,就其实质而言,还是神话性质的东西。[2] 尼采正是从这种前轴心期的神话中提取了两个典型的形象,用以象征西方哲学精神的渊源:他在自己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用“日神”阿波罗(Apollo)和“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这两个希腊神话形象,来概括象征西方哲学的两大根本精神传统。[3] 当然,在尼采那里,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首先是“艺术精神”;但是尼采的美学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般美学家那样的美学,而毋宁说是一种人生观、乃至就是一种真正的哲学世界观。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4] [2]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剧的诞生》才是他的哲学的真正诞生地。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两种基本精神力量:一个是持守现象界、遮蔽本体界,即维护“个体化原理”的;一个是超越现象界、达到本体界,即超越“个体化原理”。“个体化原理”本是叔本华提出的,意指作为世界本体的生命意志,外化为个别存在的事物,而构成“现象”,这就是“个体化”;而生命意志作为“本质”或者“本体”,要超越现象,回归本质,这就是超越“个体化”。而作为乐观主义者的尼采跟作为悲观主义者的叔本华,对此的理解是不同的:叔本华认为,个体要通过否定个体化原理,来摆脱永恒痛苦,最终否定生命意志;尼采则认为,个体是要通过超越个体化束缚,来达到意志本体境界,故肯定生命意志。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不同,“在我看来,日神是美化个体化原理的守护神,唯有通过它才能真正在外观中获得解脱;相反,在酒神神秘的欢呼下,个体化的魅力烟消云散,通向存在之母、万物核心的道路敞开了。”[5] 从存在论角度来看,日神精神象征着科学主义传统,关注对现象界的认识、对自然界的“征服”;酒神精神象征着人文主义传统,[6] 关注对人本身以及世界的本质的发现、对生命意志的把握。当然,从本质上来看,两者其实都是生命意志的表现。但日神精神可以说是一种“外向性意志”,它是指向外在形象的,所以,尼采指出:“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7] 而酒神精神则是一种“内向性意志”,它是指向生命意志本身的,直接就是生命意志、“强力意志”的象征,“酒神艺术……表现了那似乎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全能的意志,那在一切现象之彼岸的历万劫而长存的永恒生命”;“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8] [3] 现代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是西方一种由来已久的哲学现象,这种分界,实质上乃是认知主义与意志主义的对立,穷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苏格拉底、乃至希腊哲学以前的希腊神话。尼采的悲剧理论,就是这种穷本溯源的探究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儒家文化复兴需彰显个体价值
- 下一篇:爱的观念:儒学的奠基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