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施教与书院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10 孔子研究院公众号 杨朝明 参加讨论
编者按:此文写于洙泗书院文化复兴工作筹委会成立之际。2017年3月22日,洙泗书院文化复兴工作筹委会成立仪式在圣城洙泗书院举行。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宣布洙泗书院文化复兴工作筹委会成立并描述其使命和愿景。筹委会由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弘道书院院长姚中秋、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廖晓义、曲阜国学院院长段炎平、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魏衍华博士七位儒学研究者和实践者聚集。 洙泗书院乃先师讲堂、儒家祖庭,欲论孔子与中国书院精神之关系,于斯致思,不亦宜乎! 《易经·贲卦·象辞》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乃人文教化之目标,“化成天下”以“文明以止”为教化方向。夫子继承上古三代历史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之思想体系,包含了系统完备之教化学说,影响中国可谓至深至巨。夫子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我中华民族之内在精神,自然也成为传统中国书院之精神。 《孔子家语·弟子行》有一段极重要之记载,清晰展现了夫子平生之教学体系。其中有曰:“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夫子进行“文德”教育,所培养之弟子都是文德典范。认真研究夫子这一教学框架,会发现其中有严密的内在结构,有符合教育规律的深层逻辑。 文德教育乃孔门教学之灵魂,是儒家教化之中心所在。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孔子儒学牢笼天地,包孕精微,但一言以蔽之,它所关心者还是人心之和顺、社会之和谐。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就是儒学教育,其方式,其方法,其路径,其目标,无不与孔子“施教”方法和教学体系深度契合,对今天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极具启发与指导意义。《孔子家语·王言》记孔子说:“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正确的价值体系决定德行的方向,人的德行体现价值与信仰。没有好的德行,作为价值体系的“道”可能就是模糊的。孔子所举办的教育,乃是通过文德的培养树立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孔子又说:“虽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有了正确的道,才具有良好的的德;有了正确的价值体系,才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国家才能强大进而伟大。 古代书院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就像许许多多的文庙一样,书院关注天下时事,与社会直接相通,书院与“占尽天下名山”的寺庙与道观不同,它不会置身世外,不会远离人间。例如,在书院大兴的宋代,书院无不讲论经学,将经义推之政事。钱穆先生说:“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离开了对社会的关切,就没有传统中国书院的内在精神。 书院的兴衰与社会思想的变化有关。孔子当初开创私学,授教于洙泗之间,继承发展了周代的“王官学”传统,探索出了极其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他与弟子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最早的民间学术团体,已经具有了书院的雏形。孔子的教学不拘形式,方法灵活多样,论说修己安人,讲述先王之道。今天正式意义上的书院还始于唐代,由于科举时代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很多文人学士要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于是有人在山林之间筑起书屋,作读书休闲之用,或者相聚读书论道、修身养性,早期书院因此应运而生。 宋代理学兴起,儒家学者以儒家经典教授于各地,讲学之风大盛,书院蓬勃兴起。宋代的书院在规模、性质与功能上都发生了变化。既然书院与科举考试有关,这就决定了宋代书院的性质与方向。例如范仲淹从政时设置学官,胡瑗等人则以“明经”“政用”设科讲学。北宋中期理学形成之时,以地域为名的学派出现,他们讲授儒经,彼此呼应,成为儒学复兴的重要场所。在书院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人物是朱子,他在福建建立“闽学”,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儒学体系,从二程到朱子,在几代的传授过程种,其学术文化都有书院与之相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方克立:儒学给人智慧
- 下一篇:杨朝明:让释奠礼仪适应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