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钱凤仪:孔子诗礼乐的文化内涵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治国在文化层面的顺序应该是)“用诗词启发人热爱生活,用礼仪教导人修心立身,用音乐熏陶安生立命。”
    兴于诗
    《易经》释义与论证: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崔觐曰:帝者,天之王气也,至春分则震王,而万物出生。齐乎巽,立夏则巽王,而万物絜吉。相见乎离,夏至则离王,而万物皆相见也。致役乎坤,立秋则坤王,而万物致养也。说言乎兑,秋分则兑王,而万物所说。战乎乾,立冬则乾王,而阴阳相薄。劳乎坎,冬至则坎王,而万物之所归也。成言乎艮。立春则艮王,而万物之所成终成始也。以其周王天下,故谓之帝。此崔新义也。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虞翻曰:出,生也。震初不见东,故不称东方卦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巽阳隐初,又不见东南,亦不称东南卦,与震同义。巽阳藏室,故“絜齐”。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离为日,为火,故“明”。日出照物,以日相见。离象三爻,皆正日中,正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离,南方,故“南面”。乾为治。乾五之坤,坎为耳,离为明,故“以听天下,向明而治”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坤阴无阳,故道广布,不主一方,含弘光大,养成万物。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兑三失位不正,故“言正秋”。兑象不见西,故不言西方之卦,与坤同义。兑为雨泽,故说“万物”。震为言,震二动成兑,言从口出,故“说言”也。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乾刚,正五,月十五日晨象西北,故“西北之卦”。薄,入也。坤十月卦,乾消剥入坤,故“阴阳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归,藏也。坎二失位不正,故言正北方之卦,与兑正秋同义。坎月夜中,故“正北方”。此上虞义。崔觐曰:以坎是正北方之卦,立冬已后,万物归藏于坎。又阳气伏于子,潜藏在中,未能浸长,劳局众阴之中也。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序卦传》曰:有天地,虞翻曰:谓天地否也。然后有万物。谓否反成泰,天地壹壶,万物化醇,故“有万物”也。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谓泰已有否,否三之上,反正成咸。艮为男,兑为女,故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咸反成恒,震为夫,巽为妇,故“有夫妇”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谓咸上复乾成遁,乾为父,艮为子,故“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谓遁三复坤成否,乾为君,坤为臣,故“有君臣”也。有君臣,然后有上下。否乾君尊上,坤臣卑下。天尊地卑,故“有上下”也。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错,置也。谓天、君、父、夫象尊,错上。地、妇、臣、子礼卑,错下。坤地道、妻道、臣道,故“礼义有所错”者也。此上虞义。干宝曰:错,施也。此详言人道、三纲、六纪有自来也。人有男女阴阳之性,则自然有夫妇配合之道。有夫妇配合之道,则自然有刚柔尊卑之义。阴阳化生,血体相传,则自然有父子之亲。以父立君,以子资臣,则必有君臣之位。有君臣之位,故有上下之序。有上下之序,则必礼以定其体,义以制其宜,明先王制作,盖取之于情者也。上经始于乾坤,有生之本也。下经始于咸恒,人道之首也。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有妲已之祸;当周之盛德,有三母之功,以言天不地不生,夫不妇不成,相须之至,王教之端。故《诗》以《关雎》为国风之始,而《易》于咸恒备论,礼义所由生也。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郑玄曰:言夫妇当有终身之义,夫妇之道,谓咸恒也。
    1、帝出乎震:《震》变自《巽》,《巽》终变成《震》。大风使得天地之间昏暗、混乱,“大风起兮云飞扬”,乱世出英雄。起自东方。季节春分。
    2、齐乎巽:万物听命太阳之风。《巽》为号令,民众听命君长。方位在东南。季节立夏。
    3、相见乎离:万物相见或可见,都源于光线。方位在正南方。季节夏至。
    4、致役乎坤:万物养育依靠大地。方位在东南。季节秋分。
    5、说言乎兑:万物长成离不开雨露滋润。方位在正西。季节立秋。
    6、战乎乾:《乾》在方位西北,《乾》之阳气没入《坤》之阴。方位西北,季节,季节,立冬农历十月。
    7、劳乎坎:万物静静在冬天等待。方位北方,季节冬至。占卜者断定冬季出生的人偏聪明,也是有根据的。
    8、成言乎艮:万物有种子才能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方位东北,季节立春。艮为山,仁者乐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看来不全是无稽之谈。
    《震》为兴,《艮》季节在《震》之前,《艮》对应在《兑》,下艮上兑为《咸》。少女、少男相感,触景生情成诗。
    干宝曰:“下经始于咸恒,人道之首也。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有妲已之祸;当周之盛德,有三母之功,以言天不存地不生,夫不妇不成,相须之至,王教之端。故《诗》以《关雎》为国风之始,而《易》于咸恒备论,礼义所由生也。”
    现在的国家有国歌,国旗。国歌为兴于诗,国旗代表立礼器。孔夫子的时代,周朝的《诗》以《关雎》为国风之始,为孔子本意。让人在追求幸福时,诚实而不邪淫,是教育人如何做人的起点。
    立于礼
    《易经》释义与论证
    《序卦传》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礼,又分为上礼,中礼,下礼。《论语·八佾篇第三》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履》《乾》为信。《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履》《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礼节大目标是辨上下,具体用目的是禁止争夺。
    中国古代人从理论上变《讼》为《履》制礼。《履》与《谦》旁通。守礼节以谦让为本。能明白可谦让和不可谦让的道理,足以立身。民众若不诚实守信,礼节和法律都不足以通过“立于礼”而安生。
    成于乐
    《易经》释义与论证
    “成于乐”源自 “成言乎艮”。 《艮》为果,为成。《艮》于《兑》旁通,《兑》为悦,为乐,为使人幸福】愉悦。现在对国歌配上的音乐,就近似成于乐。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朱注》:“《韶》,舜乐。《武》,武王乐。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教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坤文言》明确将“章”读为“美”,即“阴虽有美,含之。”陈梦雷解释说:“三以阴居阳,虽有美而含之,非其才有所不足,分有所不敢也。”“盖以地承天,即以妻承夫,以臣从君之道也。”按照这种观点,周武王作为商纣的臣子,其虽有“美”亦应“含之”;此“美”既然张扬出来,或有迫不得已之苦衷,所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卦《彖传》),则其“未尽善”亦必矣!
    《兑》卦《彖》曰:兑,说也。虞翻曰:兑口,故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虞翻曰:刚中谓二五,柔外谓三上也。二、三、四利之正,故“说以利贞”也。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虞翻曰:大壮乾为天,谓五也。人谓三矣。二变顺五承三,故“顺乎天应乎人”。坤为顺也。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虞翻曰:谓二、四已变成屯。坎为劳,震喜,兑说,坤为民,坎为心,民心喜说,有顺比象,故“忘其劳”也。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虞翻曰:体屯,故“难”也。三至上,体大过死。变成屯,民说无疆。故“民忘其死”。坎心为忘,或以坤为死也。说之大民劝矣哉。虞翻曰:体比顺象,故劳而不怨。震为喜笑,故人劝也。
    好的社会环境,让人发自内心地歌颂;好的礼法,让人自觉地遵守;好的音乐,给人以幸福愉悦。这样的社会,人民愿意努力付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以用来理解“成于乐”的“立命”意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