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琼华·〖儒家精英主义思想与廉政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0:11:55 未知 董琼华 参加讨论
摘要: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明显的精英主义思想,这种属于儒家特色的精英主义思想既与通常所说的精英主义有着鲜明的共性,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不同寻常的儒家文化特质。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中的精英主义思想对于加强领导干部教育,促进廉政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儒家精英主义思想的积极与消极因素进行了析辩。 关键词:儒家精英主义 廉政建设 文化 一、精英主义与儒家文化 1、精英主义 尽管人们可以将精英主义追溯到马基亚维利,甚至柏拉图。但作为一种成系统理论的精英主义却是发端于19世纪的意大利。早期的精英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如莫斯卡、帕累托、米歇尔斯、奥尔特加、勒庞等,后来的韦伯、熊彼特等也为精英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代的精英主义也大有人在,如伯纳姆、米尔斯等都是精英主义的代表。 精英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1)对民主政治的悲观情绪 精英主义的学者们用了大量的心血和笔墨去批判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当然他们反对的主要是那种大规模群众运动性质式的民主。也有些精英主义者批判选举制度。比如莫斯卡就认为有组织的少数总会把他们少数的意志强加给无组织的多数人。他们对民主政治持一种悲观的态度。如,“帕雷托对于民主政治就表现出彻底的怀疑。在他眼里,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都是欺骗、妄想,是为了达到诸如贪污、政党包办等目的而设的骗人把戏。”[1] (2)认为社会是由少数精英来治理的 他们认为真正掌握社会决定权力的,并不是群众,而是为数有限的社会精英。而且他们认为这种现象表现为一个不可置疑的规律。如米歇而斯就提出了他的“寡头铁律” :“组织不论多民主,最后决定都只在少数几个人手中。组织越大,核心离群众越远。领导人产生方法越不民主。领导人越来越执著权力。领导阶层生活方式布尔乔亚化,和一般民众脱钩。领导阶层思想行为保守化。”[2] (3)精英循环理论 由帕累托提出,认为精英可以分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两类。认为在精英和非精英之间,统治精英与非统治精英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它的实现方式就是精英循环,也就是说,在条件成就时,非精英可以成为精英,精英可以成为非精英;同样地,在统治精英与非统治精英之间也有这样的循环。 2、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3] 代表儒家核心思想的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等。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有很多,典型的诸如,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仁、爱、礼、智、信。三纲八目:明德、亲民、至善,明德、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学者汤一介认为,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质主要表现在:其一,人文主义;其二,道德主义;其三,传统主义。儒学的基本特征和精神有:天人合一思想,中庸原则,“有为”论。[4]而儒家倡导的四个重要的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序、经世致用。[5] 二、儒家精英主义思想 1、儒家精英主义思想 在我们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儒家文化的骨子里有一种深刻的精英主义思想在内。它强调在社会中精英的重要性、精英的稀缺性,并大量论述精英特质以及精英的培养,尤其是精英的选拔过程还形成了特有的制度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行为实现了精英循环。我们还不可否认的是,在儒家文化背景的社会里有着强烈的精英专制传统。我们认为这都是精英主义在儒家文化中的独有表现。 首先,我们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不就是一个精英治国的实践历史么?更进一步说,包括我们建国至今的国家制度与实践当中,谁也不能否认它也有着极为深刻的精英治国的烙印。其次,儒家文化中对于社会精英分子的重要性、稀缺性从来就不乏论述和实践。国人对于各个历史关键人物、英雄人物的传说乐此不疲的现象想必就是最好的明证了。再次,关于精英应该具备的特质以及精英的培养更是大量见之于经典。如《论语·卫灵公》中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说法。如《易传·系辞》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像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7]这样的警句更是耳熟能详。而像《孟子·告子下》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更是对精英如何养成的一种教导。最后,我们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则是得到世界广泛赞誉的精英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很好地实现了精英与非精英的循环;而我们历史上此起彼伏的人民不断反抗暴政的义举则极大推动了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间的循环。 2、儒家精英主义思想的特质 (1)儒家精英主义思想是血缘本位社会的寄生 儒家精英主义的思想传统是深深扎根于血缘社会这个土壤里的。这也是儒家精英主义不同于西方精英主义的一个首要特征。在血缘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是血缘,血缘承继是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人们经常在做出行为决定前要考虑自己的家庭、家族、血亲,常常因血缘的亲疏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样的社会温情脉脉,却也显得错综复杂。在这样的社会里经常地是一荣俱荣而一损俱损。也就是说单个人的行为要比其他社会更多地影响到他的血缘关系网内的人员。所以在血缘社会里的精英主义思想要表现出其血缘寄生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诸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个人可以经由自己的血缘关系网而进入精英阶层;精英在行为时通常要顾及自己行为对血缘群体的影响;精英维护自己地位的一个通常手段就是营造自己的亲友团;精英的血缘群体通常会对精英本人施加不容忽视的影响。 (2)儒家精英主义思想与经世致用相结合 儒家文化缺少自己的具有普遍信仰的、系统的世界观体系,其理论主要发力于现世,精神实用主义性比较强。如《论语?先进》中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与宗教的出世主义不同, 儒家历来主张积极入世, 有着深沉厚重的现世情怀。”[8]儒家精英主义思想也是这种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9]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要有真才实学,要学以致用,如论语中有言:“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 虽多, 亦奚以为?”[10]又如“救弊之道, 在实学, 不在空言。”[11]儒家精英主义中深刻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哲学,强调要讲求实学,并用这些学问来经济天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