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品读经典 >

《鲁迅像传》中的新意


    鲁迅先生的传记先后出过多种,但仍然有必要撰写新的传记——对于伟大历史人物的认识总是多角度而且与时俱进的。
    鲁迅先生的照片,人们看到过不少,也曾出版过多种图片集,但仍有必要出版新的集子,这是因为先前所出者大抵只包括最为经典或曰标准的那若干张,远不齐全,更成问题的是往往并不完全尊重原照片的本来面貌,喜欢擦掉后来被认为有问题或显得不甚相干的若干人物——例如鲁迅与林语堂等人的合影有三张,在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的《鲁迅》画册中,林的形象全被删掉;而在上海拍的一张又将孙福熙也涂却,结果形成前排鲁迅、许广平、周建人三人,后排只孙伏园一人的怪异构图,令人想不出其中的奥秘——并且缺少足够的说明:这照片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机缘拍的;如果是合影,其他人物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同鲁迅是什么关系。如果能够把这些都一一弄清楚,则人们对鲁迅生平的理解就可望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一步。
    最近看到一本新书《鲁迅像传》,恰恰可以一举解决上述两个需要。这里搜集了其中包括鲁迅的照片114幅,这乃是迄今所能找到的全部;作者对每一幅照片都作出了精确详细的说明。这样的书显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读起来又是很有趣味的,即使是一个本来对鲁迅比较熟悉的读者,也会从这里获得新知,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可以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我得到《鲁迅像传》一书以后,就立刻放下原先在读的书,来看这图像和有关说明,精神为之一振。
    有不少照片是先前没有看到过的,例如那张摄于1923年1月5日的鲁迅、蔡元培、许寿裳与日本朋友共九人的合影(第119页),我就是从本书中第一次看到的,照片上蔡元培居中,鲁迅紧挨着他在右四;地点在陶园(北京的一家饭店);饭局的主人是日本人永持德一。黄乔生先生的有关说明题作《留学生》——原来永持德一这次请客吃饭是为了将新近到北京大学来留学的竹田复介绍给蔡、许和鲁迅,无非是请多关照的意思。这一段说明把背景讲得很简明扼要,又介绍了许多蔡元培与鲁迅关系史的相关材料,足资多闻。
    又如这里有一张摄于1930年8月6日的参加文艺漫谈会诸位的合影(第216页),照片上凡十八人,除鲁迅外,还有田汉、郁达夫、欧阳予倩、郑伯奇以及若干日本人。关于“文艺漫谈会”,本书有详细说明,读了以后也颇有收获。又,1934年5月10日,鲁迅同铃木大拙、内山完造夫妇以及几个日本和尚的合影(第302页),也是过去没有见过的。如此等等。
    另有些照片过去虽然看到过,但是不完整。例如1922年5月23日鲁迅与爱罗先珂等在北京世界语学会的合影,过去看到的图像,上面只有三个人:鲁迅居中,左边爱罗先珂,右边索福克罗夫;而看到本书中的照片(第116页)以后才知道这次合影者凡十六人,鲁迅在前排右三;照片背面有周作人的题字,这里也一并印了出来。又如1927年8月19日鲁迅在广州一家照相馆拍的单人照,过去只看到一张;本书中则有四次曝光本,角度和表情各不相同(第168~169页)。再如1936年10月8日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会上鲁迅同青年木刻家们见面时的照片,过去只看到一两张;而本书中有十张之多(第340~343页),内容丰富,摄影水平很高。诸如此类,不必一一列举。
    由于本书是围绕这114幅照片来展开叙述的,虽然原原本本,详实可靠,订正了过去若干不确切的说法,但是不可能全面涉及鲁迅的一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书前有一篇简明而全面的代序,即题作《鲁迅》。此文不长,却相当完整而且多有新意,例如讲到上海时期鲁迅的政治态度,有这样一段:
    在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之间,他痛恨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寄希望于后者能以其崇高理想冲破现有政治格局,创造新的制度,带来新的生机。这种希望使他特别关注共产党已经成功夺取政权的苏联,对这个以往是侵华列强之一、现在开始公正对待中国而被其他列强包围和攻击的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鲁迅给予极大的同情。因为种种条件限制,鲁迅有生之年未能亲临苏联考察,未能认识到它存在的问题,他的判断容或有失误。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对新型政治制度的热切希望却因此充分显现出来。(序言第7~8页)
    这样来看问题,我以为是实事求是的。后期鲁迅曾经就苏联说了许多热情洋溢正面肯定以至歌颂的话;等到苏联解体以后,这些话就成为一些学者强烈批评鲁迅的热点,议论纷纷,方兴未艾。应当承认,鲁迅的若干判断是有失误的,可以批评,尤可讨论,但恐怕不宜过分苛求。鲁迅本非神仙,他蜗居于上海一隅,正如黄乔生先生所说的那样,不可能深知苏联的内情,更无从预料到后来的种种变化。
    像这样比较新鲜而深刻的意见,本书中颇为多见,就是在这篇不长的代序中,也时时可以看到。最齐全的图片固然是该书的亮点,而序言和说明文字里包含的学术含量更为可观。
    如果说本书还有什么让人不尽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图版的如果改用铜版纸等高规格的纸来印,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当然,那样成本和定价就要攀升——这是无法两全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