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讲坛 >

刘汉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表达


    
    6月21日,刘汉俊正在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记者 熊明 摄
    
    6月21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现场。记者 熊明 摄
    6月21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图书馆、重庆晨报、华龙网承办,重庆国学研究与交流促进会协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在重庆图书馆举行。作为主讲嘉宾,《党建》杂志社总编辑刘汉俊深度剖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阐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关系。
    1 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当一个社会为‘要不要扶倒地老人’犹豫、纠结、争议的时候;当需要一位74岁的老人发毒誓证明自己的无辜和被冤枉的时候;当需要几个不懂事的儿童反复辩解、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悲哀吗?”
    2013年6月15日,四川达州农村一位74岁的老太太摔倒,3个10岁左右的孩子被认为是肇事者,双方各执一词,并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老人倒地扶不扶”的热门话题。
    讲座一开始,刘汉俊就回顾了这一事件,并指出:“其实谁嬴谁输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输掉的是社会的道义,受伤的是社会的爱心。”
    刘汉俊说,面对这起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美德,诞生了人类思想先哲孔子、孟子的礼仪之邦,这样一个曾经乐善好施古风浩荡、扶危济困情深义重的泱泱古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现实,我们的紧迫感当由此而起。”刘汉俊说道。
    那么,这个“现实”究竟是什么呢?
    刘汉俊表示,当今中国正经历社会转型的忙乱、经济爬坡的艰难、道德表现的尴尬、利益调整的复杂,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光明面与阴暗面并存、正能量与负能量并存,人们的进取意识、社会意识、维权意识加强,信仰危机感、道德模糊感、思想疑虑感、观念错位感加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在社会公德、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存在一些消极负面现象。一些现象无人愿管、无人能管、无人敢管,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社会现象考验着我们的想像力,挑战着传统价值观,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德”现象。
    此外,互联网文化飞速发展。到2013年,我国有网民6.18亿人,是美国的2.5倍,手机网民有5亿多人,70%以上的城市居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国内网站有320万家,一天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2亿张DVD。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加速对全球文化的新一轮整合,东西方文化再一次发生交流、交融、交锋。从国内情况看,一些网络“大V”释放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无良“大V”利用影响力,或者散布一些灭国人自信、泄国人志气的言论,或者在重大问题上不负责任、胡说八道,或者制造谎言、传播谣言。
    刘汉俊表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必定会遇到越来越猛烈的风暴,我们必须在开放的平台上、激烈的竞争中、复杂的环境下思考中国。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