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禅”与太极“韵”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18 未知 盖世才 参加讨论
作为中华武术的两大家,少林拳与太极拳在世人眼中是风格迥异的两种拳术,其实,二者在立拳之本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试以论之。 少林拳为达摩祖师所创,其本意是在修禅之暇锻炼筋骨和护法之用。整个少林武术,都是以“禅”为体,以“拳”为用,“禅拳一体”。假如习武弄拳者无“禅”之修养,则为偏离正道,必然从超然于胜负、生死之上的“禅机”堕落到奸凶斗狠的“杀机”中去。正如姚广孝大师所叹息的那样“禅机未了说戎机”,害人害己,毁人性命,暴戾自性而已。太极拳乃先哲们所创,“本不敢为天下先”,只是“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为本意,以“无为而无不为”、“后发制人”为原则。整个太极拳术都是以“虚静”为体,“制人”为用,“静动一如”,“极柔软而后能极坚强”。假如练太极者违此本义,心存胜人、先人之念,则此心已不“虚静”矣,不能如静水映须眉一样觉照到对手的一举一动,也就不能达到太极的上乘了,这亦如《卧虎藏龙》中道家武术大师李慕白所说的“无心无欲,才能人背我顺”。这是从拳术起源和原则上讲的。 再看训练方法。一般人受电影、小说的影响,以为少林拳术的训练无非是打沙袋、举石锁、劈砖踢石的粗笨功夫,不知少林拳的立拳之本在于静功,包括坐禅和站桩(又称“立禅”)。尤其是后者,《少林拳谱》中强调“立禅”之重要,称之为“站桩日久,气入丹田,则强若不倒之翁”,并明确提出站桩到一定阶段会有“换劲”现象,即“觉周身酸软,如懒散无力之人,此是将身中所有浮力虚气一概换去”云云。许多人都认为“换劲”的提法是大成拳祖师王芗斋先生提出的,其实是错的。而太极拳更是如此。没站过3~5年桩,是不能练套路的。著名养生学者庞明先生就曾说过:“在杨门太极拳里,松腰松胯松尾闾是基本功。”“如果腰没有松开,光练套路,虽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技击养生效果,但往往因为阳气走得太多,或者虚阳上泄,如有许多太极名家,推手一放人就能放出一丈多远,但晚年大多死于脑溢血、半身不遂。”并且还说他本身在练太极拳时,老师先让他站了很长时间桩,将腰站开了,才教套路。或许有人以为这只是从外在形式上看问题,失之于浮浅,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再从两拳种的核心内容——“心法”,即指导思想上作个比较。 少林拳以“禅门心法”为指导思想和拳术灵魂。我们先来看一下历代祖师的“禅论”。达摩祖师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 ,可以入道。”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云:“一切不留,天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六祖曰:“一切善恶,都勿思量,正与么时,哪个是上座本来面目?”宋圆悟克勤大师曰:“损诸知见,拨弃妄缘,长教胸中洒洒落落,无一尘事,或妄想起,急须拨置令悠悠无注。”纵观诸语,无非教人在坐禅或立禅时,让此心放下一切思虑,湛然平静,不为善恶、生死等两种对立的矛盾景象所动而已。只有具备了这种超然于生死、善恶等两极的平静心态,才能在与敌搏斗时一往无前,不惧生死;也正因为心中平静,也才能在搏斗时心不外驰,详察敌情,从而克敌制胜。而太极拳,亦以“虚静”为立拳之本。张三丰祖师《太极行动说》中精辟地指出:“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可见若不明此本义,在站桩或盘架子时,心不虚静,则神气不交,必不能收练拳之益。 另外,在拳术的较高境界上,二者也是相通的。从精神状态上讲,少林拳修习有素,能“鉴在机先,风吹草动亦能照其端倪,况应酬扰扰,上阵对敌哉?非胸次虚静,无一法当情,安能圆应无差,先机照物邪?”这是说习拳有成,能够预知对方进攻的心态、动作,从而准确地作出相应的克制办法,所谓“先机照物”,即《孙子兵法》的“知彼”也;《太极拳经》中还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都是说的一个意思,即能预先察觉出对手的轻微动向、意向。从肉体发力上讲,少林拳将人放出丈外,是腰腿之劲,所谓“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手心力是从足心发出的,故有此效;而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在注《太极拳论》中“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时说:“太极从手指放人而跌出者,并非仅手指之力,其力乃发于足跟,而人不知也。” 总之,无论“禅”的“虚明”,还是太极的“虚灵”,其实都是对人身感应功能高度发达敏锐的一种描述,无论学太极还是修“立禅”,都旨在唤醒人身固有的生物电磁场的感应能力,用大成拳的术语讲,就是“唤醒人身‘一触即发’的良知良能”,《洞霄吟·卷八·风雷鼓荡阴阳手》中也简明概括了武学精义:“合则照心湛然,天地万类,无物能瞒;开则神气鼓荡,六和之际,无坚不摧。”意即通过独特的“鼓荡”方法修持,可迅速唤醒、强化人身电磁场之感应能力,即太极拳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和少林拳的“先机照物”也;亦能猛然膨胀,将身体周围之外来入侵挤出、排开,此即太极拳的“一触即发”和少林拳的“形若不倒之翁”也。明乎此二层面,则少林与太极之精义,尽在是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二十世纪中华武术大事记
- 下一篇:武德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