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文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29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满族的文字,是16世纪在蒙古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17世纪皇太极下令达海对“老满文”进行改造,称“新满文”。满文通行约三百年。 满族的文字 满族的文字满文,是16世纪末努尔哈赤下令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以蒙古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史称“老满文”。17世纪皇太极下令达海对“老满文”进行改造,称“新满文”。满文通行约三百年。 满族自己的文字是女真首领努尔哈赤1599年2月下令文臣额尔德尼、噶盖利用蒙古字母创制的。这种满文史称老满文或无圈点满文。这是一种拼音文字。1632年,皇太极命达海在老满文的基础上统一字母形式,增加圈点,增加新字母,改进后的这种满文称新满文或有圈点满文。经过改进的新满文更臻于完善。 也有说,满族人初无文字,受契丹政权节制初期亦鲜通契丹语文。大致从完颜阿骨打祖辈颇剌淑(金肃宗)起始习契丹语;1119年(金天辅三年)诏令颁行由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创立的女真文字,后世谓女真大字。1138年(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颜亶参照契丹字创制颁布另一种女真文字,后世称女真小字。金代女真文字在金朝灭亡后曾一直沿用到明朝初年,明廷会同馆所编《女真译语》为这种文字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但金代女真文与辽代契丹文一样,是借用汉语文习惯创制的孤立表意字,而女真语属多音节黏着语,语音加缀,动词变格的频率相当高,孤立的表意字并不能很好与语言相适应。金代女真文缺少格助词,也不能表示动词词尾变化,长期以来只能用于书写官方公文,根本不能表达口语,加之教学难度大,到16世纪初就逐渐失传了。 另一种满族文字 满文篆字,是参照汉文篆书于清乾隆十三年 (1748)创制的。共有32种字体,依笔画的特征命名,如缨络篆、龙书等。满文自左而右直写,有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10个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基本笔画有:字头、字牙、字圈、字点、字尾两种不同方向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线等。标明句读的符号有∨和。前者相当于逗号,后者相当于句号。字母出现在不同位置上,字形往往不同。有单用 (即不和其他字母相拼)、词首、词中音节首、词中音节末 、词末等几种字形。满文在清代作为“国书”在文牍中与汉文并用。辛亥革命后,满文基本上不再使用。满文保留至今最早的文献有《满文老档》等 。 自17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口迁徙,文化交流、满汉杂居局面的形成,满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发生了变化。在康熙、雍正年间出现了使用满、汉语的历史阶段。至乾隆、嘉庆年间以后,满语满文的使用范围逐渐变窄,许多满族人不会满语满文而改习汉语汉文。辛亥革命以后,满文基本停止使用。现在大多数满族人已经不会满文了,只有少数学过的人才会。 满族文字虽然只使用了300多年,但是在当时的满族社会起到重要作用,在鸦片战争之前皇帝的制、诏、诰、谕旨以及文武群臣的题本、奏本等多以满文书写。《中俄尼布楚条约》就是分别以满、俄、拉丁文写成。满文词书和语法书籍如康熙四十七年的《御制清文鉴》以及后来的《清文虚字指南编》等陆续出现。因为满文记载了很多满族社会的民族文化,满文留下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因而研究、整理满语满文的工作迄今未间断,并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国际性学问——“满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回族清真寺
- 下一篇:壮族的“活化石”——黑衣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