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其他地区 >

关索戏:三国文化的“活化石”


    "关索戏"是流传在澄江县小屯村的一个古老而稀有的特殊剧种。"关索戏",以人名戏,顾名思义,是专以关索其人的事迹为中心的三国蜀汉故事为剧目内容,属古老傩戏范畴的剧种,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傩戏,与全国一些地区同类型的戏剧一样,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受到国内外戏曲研究者的重视。
    
    目前,云南约有19个戏剧剧种,大致分为地方戏剧、少数民族戏剧、傩戏和外来戏剧。云南的傩戏仅存四种:关索戏、端公戏、梓潼戏和香通戏。傩戏是古时人们为驱鬼逐疫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傩文化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内涵使其具有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娱乐、旅游等价值,同时,傩文化在云南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索戏":三国文化的“活化石”
    站在小屯村灵峰寺前,恍惚有种穿越到了三国时代的感觉。换好行头的“诸葛孔明”和“假张飞”手持刀具,倚靠在布满彩旗的寺庙门前,目眺远方,英气逼人。这时,“关索”、“红脸关公”、“刘备”、“鲍三娘”、“赵云”、“黄忠”、“马超”,还有手持小面旗的小卒、马童等角陆续准备就绪,一场《点将》即将上演。
    关索戏专演三国故事,其中又以演蜀汉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关索、鲍三娘等为主,加上马童、龙套、锣鼓手等,演员共有36人。在演出习俗上,关索戏有“祭乐(药)王”、“踩家”、“踩街”、“踩村”等仪式,演戏时,没有复杂的器乐伴奏,唱、白都用阳宗本地方言,转板换调均用锣鼓指挥。现在,关索戏经常演唱的剧目还有20多本,如“古城会”、“长坂坡”、“三请孔明”、“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夺山寨”等。
    “关索戏”的由来与发展
    至于关索戏的产生,根据小屯村民间传说,是因诸葛亮出征南中时,以关羽之子关索为先锋,并曾驻兵于今小屯村,故小屯村原名先锋营。据传,关索在这里扎营后出现了丰衣足食的景象,后来发生瘟疫,村落萧条,为恢复村落兴旺发达的面貌,便从外地请来师傅教唱关索戏,压住了瘟疫,小屯村又恢复了人丁兴旺的景象。从此,关索戏便在小屯村一代一代沿袭下来,其他地方则慢慢消失了。
    而关索戏之所以得以保存和发展,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原因:首先,关索戏属于军傩,即由军队组织演出的傩戏。军队纪律严整和易于服从的特点,使其更容易组织和演出。此外,相对端公戏和潼梓戏这种较零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演出,关索戏规模较大,更易于系统性地传习。另外,从地理环境上说,澄江、阳宗一带属于云南的鱼米之乡,老百姓向来多祈风调雨顺,相比用来“祈神赐福”的端公戏和“求子还愿”的潼梓戏,“保饭碗”显然要列为首功。
    自1979年以来,全国各地和日本、台湾的戏剧研究工作者先后到小屯村采访、考察,撰写了许多篇研究关索戏的学术论文。1994年8月的中国云南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在关索戏的家乡——澄江召开,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内的学者100多人,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的学者32人,可谓盛况空前,使这朵古老的傩戏之花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