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阳明心学


    明朝中期,阳明心学乘理学之衰而兴起,阳明心学以“心”为本体,以“致良知”为目的,对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明朝文学复古思潮因为阳明心学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因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而被后人并称“陆王心学”,或简称王学,也称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试阐释如下:
    1、心是宇宙本原。充塞世界的唯心而己。心无所不包, 无所不备一,“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心既是人的主宰,“身之主宰便是心”。也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人是天地之心”,“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2、心是先验的、自动的、至善的、永恒的绝对存在。“心自然会知”,学在心上学,行在心上行,“格物之功, 只在身心上做”。“至善是心之本体”,天地之间“心一而己”。
    3、心是灵明,心物同一。“人又甚么教做心”? 一“只是一个灵明”。“充塞天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灵明既是心之自因自达的实体,又是心之感应彰明的功能,天地万物因心感应而运化,心因彰明天地万物而律动,同气相达,契合同归,致“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追本溯源,“其发掘之最精处”,则“是人心一点灵明”。
    4、心是良知—人人具有的、天赋的、至善的本性。良知是心的本性,“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良知人人具有,“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同”。良知是天赋的,“夫良知者... ...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良知是至善的,“知善知恶是良知”,“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良知的外化,则扬成事物的天然法则, “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5、心是知行合一的本体基础。“外心以求理, 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于吾心, 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6、心是二元架构。心既内在体附于人心,又超越于人心; 既是认识主休, 又是认识对象; 既指主观意识,又指客观尺度;既有认知功能,更具德性功能。这正反映其本于中国传统哲学关注人与世界的三层关系—即人与存在世界、与意义世界、与可能世界关系的脉络渊溥。此种架物,构成了阳明心学的特有品性。
    概括起来,似乎可以说,阳明一心学在本体论方面,心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人心与物同体”。在认识方面,心既是内在判断气体,又是外在规范,所谓的“心即理”。在道德论方面,心既是德性载体,又是伦理准绳, 所谓“吾心之良知即天理也”。在知行观方面,心是知行关系的签石, 所谓的“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以上这些发诸心的基本范畴,依靠“致吾心之良知夭理于事事物物, 则事事物物皆得真理”的内在运行机理的整合,形成了“合心与理而为一”, 容“天地万物一体”的纯然至善的阳明心学体系。更多朝代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