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阳明学》中卷一“知行录”原文


    阳明学是因王守仁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王守仁的主张为其学生所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形成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著名流派——阳明学派。
    
     阳明学中卷一“知行录”部分原文
    
    原文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
    问上达工夫。先生曰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
    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
    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问 :“‘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 :“惟一是惟精主意 ,惟精是惟一功夫 ,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
    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
    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
    “漆雕开曰 :‘吾斯之未能信 。’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 :‘贼夫人之子 。’会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 。”
    问 :“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 ?”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 。”曰 :“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 ?”曰:“只要去人欲、存天
    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
    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
    问 :“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晳说来,却似耍的事 ,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 ;曾点这意思却无
    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人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 ’,曾点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
    亦皆许之 。”
    问 :“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天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