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隋朝文化


    隋朝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政治统一,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南北合流。隋朝时期表现在哲学、文学、语言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南北交融是十分显著的。
    经学和音韵学
    在南北朝时,南北方的经学产生区别。据《隋书·儒林传》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朝继承北朝的治学风气,知名学者,隋初有牛弘,后来有刘焯、刘炫以及王通等。隋文帝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故商量古今的同异,南北的是非多数由颜之推、萧该作决定。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经过他本人多年的斟酌,于601年(仁寿元年),写成《切韵》五卷。这部书统一了书面的声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天文历法
    经学家刘焯又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使用定朔计算法取代过去的平朔法,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历法──《皇极历》。后来,唐朝李淳风依据《皇极历》制成《麟德历》,行用于唐朝前期。定朔法的采用是中国天文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刘焯还观测五大行星的位置,对它们各自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作了比较精细的计算。另一位天文学家耿询制成了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装在暗室中,借水力运行,与室外的天象恰相符合,设计十分精妙。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共七卷,文句浅显,便于传诵,在天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绘画
    在隋朝的名画家中,最着名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孙尚子、尉迟跋质那等人。当时绘画仍以道释人物故事为中心,但山水画已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与董伯仁齐名,形成了新的风格。他们除画寺院壁画外,还画卷轴画,专长于人物、车马、楼阁及山水配景。现存展于虔的唯一遗作《游春图》,是用勾勒刷法,着大青绿,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
    医学
    隋政府设有太医署。当时医学相当发达,医学家有许智藏、许澄、甄权、巢元方等人,其中以巢元方最为著名。巢元方是隋大业年间的太医博士,撰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计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这是我国第一部详论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开辟了后世病因学和病理学的研究途径。
    地理学
    随着国家的统一,中外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隋代地理学取得新的成就,特别是地图的编绘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大业初年,朝廷根据诸州申报的各地风俗、物产、地图资料,编成《诸州图经集》一百卷。大业六年,炀帝又命臣下依据图经撰成《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图志所叙的山川、郡国和城隍,均附有地图,是一部地理学的巨著。炀帝时的着名地理学家裴矩在奉命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一部地理学名著。
    赵州桥与桥梁建筑技术
    著名的安济桥(原隶赵州,故又称赵州桥)设计者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这座桥是单孔石桥,全长50.82米,宽9米。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桥洞。大桥洞跨度长37.45米,但桥洞的高度只有7.23米。桥身的坡度小,桥面平直,行人车马来往都很省力。桥洞的跨度大,水上船只来往也很方便。四个小桥洞也是一种独创,它既节约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减少了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让桥基部分的负担大大减轻,同时还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了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在1300多年前能建成这种跨度大、弧度低的桥梁结构,是非常可贵的创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