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山水画之特点与成就
http://www.newdu.com 2025/01/06 07:01:56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其中国,院体画、 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形式语言和技法更加丰富多样。尤其是北宋画家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 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与五代的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继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王诜等。除北方山水系统的山水画外,长于界画的郭忠恕,善于表现湖山小景的惠崇、赵令穰以及继承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的王希孟等都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独特贡献。 北宋山水画的特点 一、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山水画中的“皴法”的初时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北宋诸家在“搜妙创真”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 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 二、 《画鉴》又云:“董源得山水之神气,李成得体貌,范宽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为百代师法。”三家对自然的理解各具其趣,风格各异。 三、北宋王朝统一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广泛推进农业生产,大力开垦荒田,增强国力,富裕白衣,为文化兴盛创造了基础,哲学、史学、诗文、艺术诸方光耀百世,各方面的发展触动了宋代大山大水、法度森严的绘画风貌。 总之,北宋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在审美方面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头。同时,北宋院体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技巧及人文色彩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元、明、清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祖冲之的的天文历法——《大明历》
- 下一篇: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