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千古绝唱——《三都赋》


    《三都赋》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名篇。据《晋书·左思传》记载,为了写《三都赋》,左思用了十年时间,呕心沥血,搜集资料,“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后赋成,京都“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这就是“洛阳纸贵”成语的由来。可以想见,《三都赋》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魅力。
    
    《三都赋》长一万余言,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称其为“巨著”。确实,就其篇幅来讲,在中国“赋”这种文体中是不多见的。《三都赋》以三国史实为素材和依据,从地理形制,历史人物、民俗物产以及政治措施等方面对蜀、吴、魏三国都城进行了描写和叙述,其中对魏国的政治措施尤多赞扬和歌颂。其具体内容自然分为四个部分,即《三都赋序》、《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
    《三都赋序》首先叙述了作者自己对“赋”这种文体的认识和理解,继尔批评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班固的《西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之一《西京赋》华而不实,作者一方面表示要摹仿《二京》而赋《三都》,另一方面则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本着“匪本匪实,览者奚信” 的原则,在《三都赋》中做到“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西晋王朝在政治上实行严格的士族制度,各级官府用人完全依据门第的高低,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正是对这士族制度的准确概括。由于左思的宏大政治抱负无由实现,便只能在诗文中发泄。在《三都赋》中,通过魏国先生驳斥西蜀公子和东吴王孙,我们可以看到——左思政治抱负的核心是强调实行合乎民心的政治措施,换句话说,只有实行合乎民心的政治措施,才是治国立国的根本。
    在《三都赋》中,左思一方面坚持“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一方面正确运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虽有夸张而不失实,遂为赋中难得的佳制。 《三都赋》之所以使“豪贵之家,竞相传写”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的文采飞扬,辞藻壮丽。左思较多地使用了骈偶的修辞手法。排列整齐,字句严谨工整,并注意到了音调的平仄关系,读来琅琅上口,达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当然,《三都赋》也有它的缺陷与不足。在形式上,它承袭汉赋旧制,很少改革;冷字、僻词及用典也较多,许多地方很不容易读懂;再有就是它在内容铺陈上的过分求实和求细,虽然“可以补史书记载之未备”(范文澜语),但却多少降低了它的文学价值。自《三都赋》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再也没有类似的以都城为描写对象的大赋了。它是这类大赋的绝响。欲了解更多朝代的文化成就,欢迎登陆中国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