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西晋文学的特征与倾向


    西晋五十年,历武、惠、怀、愍四帝,而文学的繁荣则在武帝太康惠帝元康时期,其中以太康文学为代表,作家则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最著名。此外较著名者,晋初尚有傅玄与张华,晋末还有刘琨与郭璞,而不太著名者也有不少。从数量来看,西晋一代颇多天才秀异的作家,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曾说:“晋虽不文,人才实盛。”
    
    关于西晋诗风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有论及,《明诗》篇中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情采》篇又说:“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总的来说,西晋一代的文学更加注重形式与技巧。
    西晋文学的特征与倾向
    一、模拟古人的拟古之风甚盛。拟古是文人创作追求技巧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而这种方式则成为西晋文学的一大特殊景观。西晋一代的大部重要作家,如傅玄、张华、束皙、陆机、陆云等都在模拟上下了很大功夫,其中陆机最为著名。
    二、追求词藻的华美与对偶的工整。这种追求由于大多是刻意为之,是出于呈才炫博的目的,因而显得文字雕琢堆砌,有失简洁明快,潘、陆二人最具有典型性。张华曾批评陆机说:“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作文,乃患才多也”,孙绰评西晋文章说:“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所谓烂若披锦见其雕琢,所谓排沙简金者,显其堆砌。
    三、总体风格而言,繁缛成为其基本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则是其刻意呈才,过分追求对偶与藻饰的必然结果。
    西晋追求形式技巧的繁缛文风常为过去的文学史家所诟病。以通达的眼光观之,追求技巧与形式美,自然是整个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链环,但是如果我们前后比较,不能不承认——西晋文学尽管出现了不少天才秀异的作家,但其作品却缺乏一种力度和生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实与西晋士风的特点有关。
    到了西晋,文士的精神境界普遍缺乏一种崇高精神,有学者曾以“士无特操”来概括这一时期士风的特点。“士无特操”的原因之一在于西晋政权的“政无准的”。西晋文士多依附权臣,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而在政治斗争中,他们也往往缺乏崇高的道德意识与是非观念,其命运也常随其所依附的权臣在政治斗争中盛衰而沉浮。
    由此可见,西晋文人的热衷功名利禄造成了他们作风浮华、思想平庸、耽于逸乐。肆于物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作品自然也就丧失了崇高的精神与激荡人心的活力。而与浮华作风相对应,自然是更崇尚绮丽与繁缛,追求技巧与与形式。正如刘勰所说的:“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的倾向,其原因即在于此。欲了解更多关于朝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欢迎登录中国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