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行书

    行书的起源,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
    
       行书的简介
    
    行书是在后汉发展起来的,是在楷书书写困难,草书识别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没有楷书那么的端正,也没有草书那么潦草。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的特点
    
    用笔特点: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每个字大小不同,但是字字之间存在着联系,既有实连,也有意连。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行书的代表人物
    
    最有代表的是王羲之。有人评王羲之的《兰亭序》:“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天下三大行书,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这些行书的书法代表作,是历经漫长岁月淘洗之后留下的艺术精华。随着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在行书创作上也有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在众多汉字书体中,行书是一个最为传奇的一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呈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审美领域的独特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