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三国时期建安文学兴盛的几点原因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而且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而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
    
    时代环境的刺激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或死於乱军之中,或死於饥荒疠疫。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故当时的文学作品,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可见时代环境的刺激对建安文学的兴盛是有重大影响。
    儒学的衰微
    儒学的衰微亦助长建安文学的兴盛。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在思想上占据著统治的地位。儒学传统的文学观点乃是原道宗经,文学一直只是经学的附庸,窒碍了文学的自由发展。东汉倾颓,传统的儒学已失去了统治地位和支配思想的力量,故此文学开始摆脱了经学的束缚。很多的作家都具有反传统的思想,尤以曹操、曹植父子最为明显。他们不再将文学视为阐发经义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学的道路更为开阔。
    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
    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也带动了建安文学的兴盛。正由于社会纷乱,儒学式微,建安文人对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有更深刻的反思,对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风格与作者的关系等也有更深入的研究,文人亦经常相互探讨批评,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当时最举足轻重的一篇文学批评之作,可知建安文学的发展与文学批评不无关系。
    当时领袖的提倡
    当时领袖的提倡也使建安文学更为兴盛。曹操父子不单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更是政治的领袖人物,“奉天子以令不臣”。他们爱好文学,广招人材,曹操下令“唯才是举”,促成了一群有水准的文人共同创作,建安七子即是一例。曹氏父子招才之馀,自己亦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加以其政治地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的规律
    建安文学的兴盛实际也是文学发展的规律。两汉文学为建安之兴起了准备作用,诗、赋等等,皆启发了建安的作家们。例如建安文学的现实精神,就是师承於汉代乐府诗“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三祖陈王,以至建安七子,常以乐府旧题名篇反映现实。此外,古诗十九首等亦为建安抒情诗提供了借鉴。
    总之,建安时期是三国文学的自觉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活。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力和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