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体,它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它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所以叫做隶书。它分为“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
    
    隶书的简介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燕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隶书的发展
    
    一般说隶书之由来为“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但指出“隶”字亦有“附属”的含意,可能意旨其为篆字之衍生。
    秦隶: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正的发展》)
    汉隶: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汉隶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
    隶变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所谓的隶变,就是篆之捷所产生的新的书体继而对这种新的书体加以规范建构的过程。而作为书法,隶书的美就存在于这历时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很多随意性书写看似很朴拙、很简淡、很平凡,而实际上却蕴涵着无穷的美学价值,是人的生命系统中的真实流露,对两汉时期的朝代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同时也为后来唐朝发展起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