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启蒙国学 >

“弄巧成拙”的典故


    
    “弄巧成拙”比喻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反而做了蠢事,,亦称“弄巧反拙”。
    此典出自《宣和画谱》:“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一个有名的画家。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图》。他画好草图以后,由于有事要到一个朋友家去,于是就把他的弟子们找来,对他们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我要出去办点事,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个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这些弟子得到老师的信任,满心欢喜。老师走了以后,他们就准备上色,可是,他们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着的水晶瓶是空的,他们觉得十分奇怪。一个名叫童仁益的学生对大家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因为要去办事,一着急忘了画上。我们给画上吧。”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认真地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莲花时,气得火冒三丈。他责问学生们:“莲花是你们添上去的吗?为什么要随便添上莲花?”学生们回答:“是我们添的,添上莲花不是更好看了吗?”孙知微气愤地说道:“这简直是胡闹。你们的本意虽然是好的,但却干了一件自以为聪明的蠢事。《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仅仅是只普通的花瓶了。这幅画全让你们给毁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