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盘西郭氏家谱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2:11:43 中华家谱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国有正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 家谱是关于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的得姓、形成、分布、迁徙、郡望、派别、世系、人物、事迹、艺文等的综合记录,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家族发展史。 一份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书,在这本历史书中,记载着家族的起源,记载着家族的发展历史,记载着家族成员的身份事迹,记载着与家族相关的各种内容。家谱,是炎黄子孙的根之所系,是天涯游子的亲情纽带,是你我人生的轨迹记录。 古人对家谱极为重视,将家谱视为家族的历史书。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对于中国人来说,家谱承载着的就是他们的根,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有知名学者曾说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受国人关注、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大概非家谱莫属了。从遥远的三代到二十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帝王诸侯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还是目不识丁的乡野农夫,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还是世居乡间连县城都未履迹的山民,家谱都是他们心中无法释怀的牵挂。多少次,仓皇辞庙日,背井寓乡的人们抛却了万贯家财,却怀揣着家谱不忍舍弃。多少次,肩负着父祖的乡愁夙愿,天涯浪子回到故土,寻寻觅觅,访求自己的根之所载——家谱。 太平天国时期,大江南北战火纷飞,万山环抱的徽州也受到战火的波及。为了避祸,人们纷纷逃离家乡,宅坦村民胡志高丢弃了全部家产,背负家谱逃难,为家族保存了极其珍贵的乾隆版考川胡氏统宗谱,胡志高也因此被视为宗族的英雄,受到族人的崇敬。家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古往今来的仁人贤士对其视若珍宝呢? 幼年时,懵懂初开,便多次听闻过十三位曾祖父结伴走西口的美丽传说,于是乎,其后每逢听到那首凄婉的《走西口》唱曲,竞至常常使我怆然垂涕,难以自己。怀想当年,先辈们披风饮露,千里奔波,逃荒到后套求生的壮举,不禁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必欲挥洒泼墨,寄于笔下为快!虽早有编写家谱的宏愿,然终因生活琐屑,拘于升斗柴米之困,不能率然而行,投入到修谱的实际工作中去,以便考察采写,完成心愿。惜乎苟延之误,本族中两位对门族历史掌考至详的长辈,郭子华、郭步公前几年猝然辞世,给家谱编修工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此为一叹! 2010年年中给东胜一干部家高中的孩子补课,其父亲正在编写本族的家谱。见他孜孜不倦,南来北往,到处采访的样子,不禁深有触动,心有戚戚然。心想他一个初中程度的人竞如此上心于家谱编修事务,而我却空有美意至今不能付诸行动,实在是有愧于族人的厚望和自己的满腹经纶! 下定决心后,便开始行动,先从采访内蒙乌海市的宗亲开始,先后走访了乌海市、临河市、杭后旗、神木县、伊金霍洛旗等地的郭培前、郭步雄、郭步智、郭步仁、郭黄毛、郭长珠、郭赖毛、郭金柱、郭培礼、郭相、郭宽、郭胜则、郭捆子、郭斌则等多位族中亲故。从采写之初我迮本门都甲也搞不清,直到获知本门族都甲为长乐里一甲、盘西里二里五都甲两种说法,一直到最后确定为盘西二里五甲。其间反复查阅考证旧谱地方志资料无数,最终找到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才算言之成据,从而可以纠正大众口传之误。 据1989年出版的《神木县志》行政区划记载, “第一节明清区划:明代全县划为四里33甲,计平西里9甲;盘西里9甲;长乐里8甲;盘西二里8甲。” 古代的县级以下所谓行政区划,与现代的乡镇村是一个道理,都甲,也叫里甲,“都”和“里”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它们都是县级行政属下的治所,相当于现在的乡镇,而“甲”则相当于现在的村级行政机构。神木县在明朝时,共设四个“里”,相当于四个乡级行政机构,问题是其中有两个“盘西里”“盘西二里”,也就是盘西一里和盘西二里,相当于现在的“红旗一乡’’“红旗二乡”。 因此,我们本门郭氏几百年来口头流传的“盘西里二里五都甲”的说法就是不准确的,有口误的!这个说法相当于说“我们是红旗乡二乡”的,那别人就听不懂你究竟是“红旗一乡”还是“红旗二乡”的!所以,根据史书的记载,准确的说法是:我们的都甲是“盘西二里五甲”,这就是我们这个门族的“都甲”,相当于说,我们是那个时代盘两二乡五村的郭姓家族。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那么,我们“盘西二里五甲”这个郭姓家族的家谱何在呢? 据郭长珠宗亲说,神木找稍峁老营有过家谱,祖宗的牌位也有过,甚至清末县衙给本门秀才的赠匾也有过,但都在文革或土改时被保管家谱神位的宗人烧掉了!文革破四旧将全国诸姓户族的家谱几近毁尽焚绝,几乎无人能够幸免! 另据宗亲郭胜则回忆,他在一九五七年神木荒旱时,赶着牛马下河套逃难,落脚在族亲郭连生家,郭连生问及郭胜则知否其先祖名讳,郭胜则称不能确知。当即郭连生捧出几本线装家谱,翻开某页给他示称其先祖某某各人名讳辈分等情。此为年岁80以上老人的回忆,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我专程到陕坝附近的郭连生圪旦,找到宗亲郭连生的孙子郭永成,是他陪伴他爷爷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但他说从未听其祖父说起过家谱的事,当然便更无家谱交与他保管的情形。惜乎郭连生宗亲1日时乃一方知名乡绅,曾与傅作义将军交厚。 本门走西口之族人,当年多有烦扰。鼎革之后,其摇身变为地主恶霸,遂与运动结缘,胆战心惊,夜夜恶梦,一了余生,岂敢私藏四旧之物,不知何年月早将四旧复辟罪证焚于一炬,谱书遂成一缕青烟,飘向遥远的祖灵矣! 根据宗亲郭长珠、郭捆子(90来岁)提供的信息,得知本家族乃力明清时从陕西佳县郭家畔搬来神木谋生者,那么,佳县1日居处是否能够找到藏匿下来的老家谱?于是叫上外甥女婿王磊开车到佳县郭家畔一探族亲,冀有奇迹出现,或可找到旧谱!然而,人们还是低估了文革的后果!在郭家畔只找到一本编修不几年的新家谱,旧谱同样无存。 郭家畔新编家谱的人叫郭守清,住在榆林市内,他修家谱的时候,一定查找过旧家谱,或许有些眉目。不久我去榆林找到他,他告诉我,原来家族内确曾有过家谱,但被搬到北京的族人带走了。他们有文化,三门子族人,搬北京两门子,留下一大门子守着郭家畔。北京的同宗早年还回乡来祭过祖,后来便失去联系,也不知已经过去多少年多少载了。 说到神木一族与郭家畔的亲族关系,他问我,你是如何得知你们一族是从我们这里搬走的本家?我告诉他说,我们族内有位90来岁的老者说的,还有一位早年走南闯北的本家木匠也记得很准确。他问我,再没有别的资料了吗?于是我说,神木村里的龙王庙里铸钟上有郭有德、郭洪礼的名字。他说,那就对了!郭家畔拆了的庙碑上有很多叫“郭有冰”的名字,现在都被村里垒到小学的台阶上了,但一部分字还能看清楚。 这不也是口碑资料吗? 于是,不久后我与郭宽二下郭家畔,郭宽花钱找人把埋在山水口做挡板的庙碑挖出来照了相。那碑上字迹清晰,人名用字整齐,代际关系清楚,相当于半个家谱! 于是,我们将找到的祖庙残碑上先辈们的名讳都拍了照。 既然知道了北京的族人带走了本门族的家谱,那么何不去北京探探虚实昵! 因为没有北京族人的任何联系方式,于是,本人先后三趟赴京,寄望于大海捞到一针!第一次先到国家图书馆查找北京各区县地名志,并一本本地把厚厚的地名志中有关郭姓的街道村庄名字以及简介复印下来,然后顶着烈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和郊区村庄奔波。然而由于拆迁与建设,郭家庄等地名大部分都已从地图上消失了!即使找到郊县的几个郭家村,祖籍亦多为山西而非陕西佳县。郭家坟附近的村子则是满族人,带着希望出发,背着失望而归,真的是大海捞针,北京寻谱远非几日便可奏效的差事! 去过三趟北京寻谱后,觉得短期内没有可能找到自家的谱牒,只好从长计议了! 后来上网得知,中华郭氏网正在组织世界性的郭氏祭祖活动,2012年中秋将在陕西礼泉县祭祀先祖唐朝敕封涝阳王郭子仪公,于是在网上报名并交了800元会务费,希望能够在这次会上碰到北京的同门,或许能够找到被北京一门带走的的老家谱! 好几年前便听族人说,本门郭氏从山西大槐树移民来到陕西,是为郭子仪六子郭暖的子孙。后来开始编修家谱,到陕西神木与内蒙伊旗佳县郭家畔,那里的耄耋宗亲都有相同的说法,虽无家谱等文字资料可证,内蒙河套、陕西神木、陕西佳县的同门从来历上看,应为从山西汾阳外迁的郭子仪后裔不疑! 到当年中秋时节,乘车赶赴陕西咸阳参加祭祖活动,见到来自台湾、缅甸、泰国、国内各省的郭氏宗亲,大家热情备至,互报家门,交换新编谱牒,探讨修谱经验,真正体验到郭氏大家庭的温情! 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外的郭氏宗亲济济一堂,唯独不见首都北京的郭氏与会!想在这次会议上寻找本门家谱的美好愿望又落空了!路费会务费花费了一千六百多元,代价不菲啊,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家族,费用捉襟见肘。 可能是风水的原因,本都甲一门千数人,居然最大的干部级别为科级! 我的堂叔大爹郭步仁在空军部队为营级干部,我的亲叔父郭步公在抗美援朝时当过机枪连长,河套郭连生的侄子辈郭步术在西安某区当过劳动局长,伊旗小我一辈的郭斌则做过乡党委副书记,现在任的郭奋伟为旗农机局副局长,郭文飞为乌兰木伦镇农林办主任,还有一位再小一辈的郭冰冰在新疆部队当营长。因此,对修家谱助力最大者,往往是文化程度高的干部教师族人!尤其值得一书的是内蒙巴彦淖尔市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郭春霞女士,一人赞助了本次修谱的半壁江山! 本门郭氏大多分布在神木、鄂尔多斯、巴盟河套一带,按理说是国内最富庶的地方!尤其是鄂尔多斯、神木两地煤矿产业发达,俯拾皆为煤老板!然而,盘西二里五甲一脉,居然与煤老板无缘!也就不敢与当地外姓门族修谱时,煤老板动辄一人便将一门的谱书费用尽数承担,并精美印制免费分发族人与乡邻的他们比肩了。 我们一族,多数为农人。据我所知,六十岁上下的族人,除河套外,大多目不识丁。因此,迷信盛行不足为奇。仔旗昌井渠郭子华曾与我的亲叔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同陷囹圄,牢中扳辈识为同宗。二公同宗同辈,乃为族中最有文化的两个人。皆因牛鬼蛇神罪名入狱“改造”。郭子华是旧时的老高中生,早年入私塾读书,自然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五经中的《周易》当然多有心得,还有医圣本草等书,偏活方剂杰不辞吟诵,因此不免为人消灾避难,治病疗伤,善名远扬!为族人乡里推崇,不在话下。 然而,其后族内升起许多新秀,有不下六七名神官名世,建堂起庙,拈香礼佛,穿行于阴阳两届,行鬼神之事,有以谋生。当然,后起之秀与老高中生郭子华不可同日而语,功力有限,声名一般而已。 为了给家族先辈做些贡献,于是乎我与这些族亲打了几年交道,感慨实乃良多,不提也罢! 现代社会的兴起,亲情渐渐淡漠,代之以金钱利益的相互利用。放下正事不干,决心要写家谱了,真如民谚所云:“放下坐你不坐,揽了一盘生磨”,人情冷暖,艰辛备尝。不特自己为此所累,连带以工资为生的女亲都为此捐赠大量资金运作,实在于心难忍也! 像一个行乞者一般,奔走于乡间程途,试图影响族人给以支持,推出一本能够交代世人的本门家谱来。然而,岁月倥偬,五年韶华瞬逝,只有自己一人担此需多人合力完成的差事,很不讨好,至今居然连一百本谱书的资金都难筹集到位!不管如何,能印多少本算多少本吧,岁月不饶人,不想再拖了! 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信然也! 都甲本是明清时的乡镇建置,都甲亦称作里甲,都与里都是县治下的一级行政机构,类似于现在的乡镇。甲是村级机构,相当于早先的生产小队。本门人丁老者由于大多目不识丁,所以几百年来凭借口口相传的都甲,已经与神木原来的建置产生冲突,甚至将“里”误作“厘”,你费尽周折考证的都甲有人可能不认帐,宗族内的族人,宁可相信口误,不想相信考证,呜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