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家谱族谱 > 姓氏起源 >

甘氏起源


    
    简介:
    甘姓拼音:gān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5位。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137位,当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95%,总人口大约有126万人。
    甘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时期的诸侯国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诸侯国甘国(今河南洛阳),其君主家族在亡国后散居各地,以原封国名为姓,成为甘氏的一支。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高宗武丁的老师甘盘,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纂》、《姓谱》记载:“甘,武丁臣甘盘之后。”
    商朝时期,商王高宗武丁曾就学于甘盘,后武丁为商王,遂用甘盘为国相。甘盘的后代子孙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甘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同族人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典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
    在周武王姬发执政之初,即封同族人于畿内为诸侯王,其中有封于甘地者,称甘伯。后有甘伯恒公,其后代亦为甘氏。
    这支甘氏,最初的发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当时所谓的王畿,是指现在以陕西长安为中心的四周之地。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现在陕西省的鄠县西南一带当时就是以“甘”为名的,因此,陕西一带就是该支甘氏的发源地。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王族甘昭公子带,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周襄王封后母周惠后所生的甘昭公姬子带于甘邑(今河南原阳),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甘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元朝时期喀尔喀蒙古嘎察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蒙古族嘎察古特氏,亦称刚察古特氏,源出漠北喀尔喀蒙古嘎察部(今蒙古国),以居住地名为姓氏,意为“大漠中的村庄”。
    清朝初期,喀尔喀蒙古被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控制,在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今内蒙古肯特山南部爆发了著名的“昭莫多之战”,噶尔丹部主力军被康熙大帝亲率清军击溃,部众叛离,嘎察部乘机脱离了厄鲁特蒙古的控制。
    康熙大帝剿灭噶尔丹之后,嘎察部归附满清王朝,部族人等多称嘎察古特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甘氏、李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噶努氏,满语为Garu Hala,汉义“天鹅”,以地为氏,世居噶硕克村及噶努山一带(皆在今蒙古与俄罗斯交界之唐努乌梁海,俄名唐努图瓦),后多冠汉姓为甘氏。
    ⑵.满族甘佳氏,满语为Ga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吉阳(今黑龙江萝北黑龙江支流集达河北岸),后复冠汉姓为甘氏。
    ⑶.满族瞻楚浑氏,源出卦尔察女真,满语为Jancuhun Hala,汉义“甘甜”,世居卦尔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后多冠汉姓为甘氏、詹氏。
    得姓始祖
    甘盘、甘伯恒公、姬子带。
    迁徙分布
    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37位,人口约12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95%左右。
    甘氏最早出自夏王朝时期子姓。
    到了上古周王朝时期,周襄王封他的弟弟在甘(今陕西户县)邑为诸侯,有封为公爵,称为甘昭公,甘昭公的后人中有的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甘氏。还有一支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那时候也有一个甘国(今河南洛阳),甘国王族的后人也以国名为姓氏,称甘氏。又有一支甘氏,起源于商朝。那时有个宰相名字叫甘盘,在朝中权势很大,他的子孙很兴盛,其中有的取他的名字中的甘字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今天甘氏的又一支来源。
    甘氏源出多头,叔带之后只不过是甘氏最重要的一支,故甘氏早在先秦时已广布于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安徽等地。
    秦、汉时期,甘氏已分布于包括今河北、山西等省的北方大地,而在南方诸省,除安徽外,今江苏、四川、重庆等省市也有甘氏人入迁。
    汉末三国时期,巴郡临江人(今重庆忠县)甘宁事吴主孙权,遂落籍今江苏南京,其子甘瑰因故被流放会稽(今浙江绍兴),故甘宁子孙散居今江浙一带。刘备之妻、刘禅之母沛人(今江苏沛县)甘皇后虽死于战乱中,但其亲属入迁蜀地应是不争之史实。
    晋室避乱南迁后,世为天水、渤海、丹阳、洹水、长乐等郡望族的甘氏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南迁,进入今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甘氏人由于仕宦、避乱等原因更广泛的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其中唐时丹阳人(今属江苏)甘凝迁居江西南丰。
    五代两宋时期,甘氏人入迁福建、广东。渤海堂《甘氏族谱》载有:“甘氏祖宗,居福建省汀州宁化县石壁乡葛藤堡,迁移江西赣州府信丰县居住后,分三大房自江西流派始祖。甘仙一郎,同母崔老孺人,又迁广东省长乐(五华)……后迁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五云洞。”
    明朝初期,山西甘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明朝末期,有北方之甘氏迁入今辽宁,有闽粤之甘氏入迁台湾。
    清朝初期,有两湖之甘氏入迁今重庆、四川。历清至民国,甘氏分布之地渐广。
    如今,甘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为多。
    字辈排行
    湖北枝江甘氏字辈:“可以继续长发启祥”。
    湖北麻城甘氏字辈:“廷其世必永唯望国家兴一昭天有道启应发祯祥济世同延庆文章足立身运生方克裕源远竟流深不尽宗功伟绵长祖德馨孝思千古尚历代有龙吟”。
    湖北天门甘氏字辈:“庭应衣良大雨文学相选永德家声必洪”。
    湖北崇阳甘氏字辈:“登朝寿景明师仁余世杰”。
    湖北十堰甘氏字辈:“文敬承先泽武期绍祖勋忠诚开国瑞孝友振家声”。
    湖北洪湖、江西丰城甘氏字辈:“承家惟孝友忠厚自永昌”。
    广西桂林甘氏字辈:“星现光明朗高照定乾坤”。
    广西贵港甘氏字辈:“兆锡嘉明昌世泽雄开景运进家星”。
    广西宾阳甘氏字辈:“忠清华国宝孝友迪前光敬笃宗仿厚忻沾世业昌”。
    安徽太湖甘氏字辈:“文嘉必应希肇大成世继以善长振家声允遵祖训经义详明瑴贻启迪笃敬忠贞”。
    安徽广德甘氏字辈:“仁义其行永恢世泽”。
    湖南中湘甘氏字辈:“明士之腾起功臣曾连昌显所光祖德世泽远传芳”。
    湖南醴陵甘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志崇仁义”。
    江西萍乡、九江修水甘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加志从仁义”。
    江西临川甘氏字辈:“立阳思号义万世茂荣昌”。
    四川攀枝花甘氏字辈:“文有芝成茂洪再万世庭”。
    四川邻水甘氏字辈:“于家培大业在国立元功”。
    甘肃兰州甘氏字辈:“文德怀良相武功仰义成谨勤绍世泽昌大振家声”。
    浙江永昌甘氏字辈:“国永志纯承富瑞知恩铭祚善霖雨庆福共海长荣”。
    天津武清甘氏字辈:“国德从仕作景钰永久长”。
    重庆甘氏一支字辈:“庆普承相敬志尚宗良一学明维克存于家培大业在国立元功孝友施之政尊优锡以丰锦江华翰发鹏翮彩云通才与三苏盛望如五桂雄声明高北海甲第捷南宫玉律其音远金科必体崇台端天禄阁瑶府树宾鸿懿训昭来许唸兹务本中”。
    甘氏一支字辈:“仁义礼庆明国永昌盛禄秀泰志世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