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家谱族谱 > 姓氏起源 >

鄂东第一祠 重庆吴氏后人起源地


    
    
    
    吴氏祠堂
    建设时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建筑布局:牌坊式门楼、戏楼、拜殿和祖宗殿组成的前后三进四合院
    与渝关系:垫江、璧山、江津等吴氏湖广填四川移民起源地
    吴氏祠堂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享有“鄂东第一祠”美誉。
    湖北红安县八里湾镇陡山村,循着江汉平原的乡间道路,逶迤至大别山麓脚下,古色古香的吴氏祠堂出现在眼前,它享有“鄂东第一祠”、“湖北民间工艺宝库”等美誉。在孝感乡撤并之前,这个祠堂就在孝感乡的所辖范围内。这里已成为“湖广填四川”吴氏移民寻根的终点—详细的族谱,林立的牌位,无不彰显着这座祠堂对于这一氏族的影响。
    昨天,多位湖北麻城移民研究学者认为,通过姓氏祠堂的寻根,是“湖广填四川移民”寻找族人的捷径,但目前现存的祠堂已寥寥无几。
    吴氏祠堂与重庆
    在吴氏编撰的书籍中,图文并茂的表述了该族与“湖广填四川”,尤其是与重庆有关系的直接证据。
    鄂东第一祠
    祠堂采用中国古典的四合院布局,东西宽23米,南北纵深53米,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
    夏日,火热的阳光径直照射在江汉平原上,历经300余年时光洗礼的吴氏祠堂,孤傲地陡立在山下,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过祠堂门前。
    这座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祠堂,门前有一座醒目的牌楼,牌楼约四五米高,有三层飞檐,丈余高的由特制大青砖建成的围墙将祠堂包裹成一个整体。
    祠堂采用中国古典的四合院布局,前后三进,形成两个院落,东西宽23米,南北纵深53米,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
    牌楼正中写有四个魏碑大字:“家承赐书”;上方悬挂着一块竖匾,上书“吴氏祠”,两旁雕刻有八仙过海图。
    吴氏祠堂前幢进深6米,分上下两层,明间上层向院内伸出,形成约40平方米的戏台,戏台与两侧钟鼓室,后台连成一体,呈凸字形,由门道干墙和16根圆柱支撑。
    正中有屏风、旁开上、下场二门,戏台正上方有八角形藻井,彩绘“太极八卦”等图案。其下檐正中豁出,镶“观乐楼”金字横匾。
    戏楼正面与正殿相对,两侧有回廊,戏台配房与回廊有过道相通,回廊有台阶与正殿相连,中间形成院落。回廊上下两层,上层有栏杆,下层曾有鼓皮隔扇门。回廊既作通道,亦可作为看楼使用。
    “看戏是有讲究的,官员在正殿,妇女在旁边,姑娘在下排,依次排开。”吴氏祠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吴氏后裔吴胜清说,去年举行的祭祖奉祀大典,“戏班子唱了整整一天的戏,8个支系的人来了,附近的人也来了,有2000多人参加,要多热闹就有多热闹。”
    观乐楼戏台前沿长达8米的横枋,采用浮雕与镂空雕技法展现了当年武汉三镇的景致和繁华景象—浩瀚的长江从三镇穿过,江上千帆逐波追浪,长江两旁楼宇林立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黄鹤楼拥于其中,三镇间拱桥飞架,桥上街上人流穿梭,姿态各异,表情不同,仿若在眼前。
    这座传承了数百年的古宅,具有“鄂东第一祠”美誉,每块大青砖上均有楷体的“吴氏祠”三字。吴氏祠堂在建造上采取一进数重的风格,每重的用途皆有明确分工,形成前有牌楼,后有深院,中有大厅的格局。
    走过前院,踏上两级石阶,就到了祠堂的上殿—拜殿,这里殿厅宽阔,两边摆满油漆雕花太师椅,乃过去吴氏祠堂议事之处。
    拜殿后方是过去供家族议事后休息的寝殿,寝殿最北方的上房内供奉着数百个吴氏祖先的牌位。“我不知道有多少我们姓吴的人在湖广填四川时移民,但这些年来有很多人来这里寻根。”吴胜清说。
    在《泰伯—南吴直线世系》中,记者看到,其第九十一世孙名为琳,系南吴传氏祖,在明洪武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后隐退于野。琳育有五子,三子吴达、四子吴杭的描述为迁四川。
    这些描述,在后人的查证中亦得到了证实。在吴氏编撰的书籍中,图文并茂的表述了该族与“湖广填四川”,尤其是与重庆有关系的直接证据:吴氏垫江宗族古言凼支族“湖广填四川”吴氏始祖吴朝应墓,吴学贵、吴朝贵墓,重庆璧山入川始祖吴云寰墓,重庆江津入渝始祖吴惠生夫妇、二代祖吴茂青合葬墓;以及今天尚存的江津先锋砖房吴氏祠堂、江津李市大桥祠堂“三庆祠”。除了重庆,吴氏入川的先祖分散至四川各地。
    湖北宣汉的吴福权在这里续接上了自明洪武2年(1368年)已中断了600余年的族谱。
    他说,续接家谱的原因,“寻根问祖,让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年轻人有的名字是两个字,三个字,辈分都搞不清楚,甚至有的喊长辈老哥,这啷个得行!”寻根之行,让吴福权获益匪浅,不仅理清了本支系的辈分,同时,还和吴氏在麻城和江西的后人理清了辈分关系。
    据吴氏族人记载,由吴琳繁衍生息发展至今已有8个支系,达26世,万余人。而填川之族人后裔具体人数,还没有统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