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家谱族谱 > 姓氏起源 >

淮安山阳何氏家族


    
    山阳何氏原籍浙江余姚县农村。明末清初,江南、浙江余杭一带反清斗争此起彼伏,清军执行了残酷的杀戮政策,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何国龙者,为躲避战乱,于清康熙年间,买舟沿运河举家北上,寻觅安定去处。传说,舟行至淮安府山阳县停泊,“夜梦纸糊壶嘴,天明问路,乃到达淮安河下,湖嘴大街。”弃舟登岸,见得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河西湖水浩淼,古寺晨钟悠扬,“恰符梦兆之境,遂于淮安落户。”何国龙“初以小本摆设钱摊,以后发展成为钱庄。”即河下最早的“何三泰钱庄”。何氏经济宽裕后,于淮安城内府市口,买了一处大宅院,于此定居,遂形成“河下——府市口何氏一支”(简称“北支”)。在何国龙来淮安定居不久,消息传至余姚,其“一远房侄子闻讯来访,也到淮安落户”。在城内小鱼市口东购得一处房子住了下来,遂成了“小鱼市口东何氏一支”(简称“南支”)。据“南支”何氏后裔何维凝,“北支”后裔何海临分别于解放前和近年去余姚寻根考证,“南北两支”来自今慈溪市桥头镇(原为余姚县管辖)旧名为来凤村与西华村,现为桥北何村和桥南何愈村。“两村何姓是一脉”。何愈村原有祠堂,“因年久失修已被拆掉,现在地基尚在,但存放在祠堂里的家史资料已全部被毁了。”
    “南支”何氏,迁淮始祖何仁臣又名纯成字贞士,?赠中议大夫四品衔,由余姚游幕迁淮。据旅美何氏后裔,91岁的何维敬老人著《我的父亲何宝善》中叙述,1940年,淮安沦陷期间,他曾从徐州潜回取出家藏字画文物,“家谱、曾祖父殿试册……,这类文献资料,未尝不珍贵,因较少被窃之虞,于是放回原处……”家谱现在散落何处,有待发现。自迁淮始祖的百年间,何氏“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名,此一时也,大致可以称书香世家。”到五世“其”字辈,六世“福”字辈,终于出了举人、拔贡,有了科名。先介绍何锦及其子其杰、其浚。
    何锦及其子孙何锦,大约生于清嘉庆卒于光绪初年,具体何年不详,是清代大数学家骆腾凤(1770--1841)的女婿,虽无科举功名但为地方公共福利事业任劳任怨,在士绅、民众中有很好的口碑和威望,以至府县两级志书均为其立传。
    《淮安府志》载:何锦,字濯波,先世余姚人,徙山阳,性孝友,敏于任事,喜为乡里兴利,其所设施往往倾赀殚心无所避。而综核纤密,动中事会,人莫能及。道光壬寅葺旧城颓垣,修复龙光阁,建河西南堤。咸丰癸丑,以寇警,并立团练,均为长吏所倚办。又尝理普济、育婴两堂,振其废坠。为药局置田供资用,隐民多被其惠。至于赠钱米,掩?骼,食饿者,其行事甚众,与邵应旗相亚云。也就是说,地方上兴水利、修城垣、御盗寇、救灾民、济穷人、掩尸骨等等,何锦均勇于“任事”,成了不在编制不拿报酬的“民政公共事务”的总办。何锦还热心地方的文化事业。岳父骆腾凤一生清贫,潜心数学,“遗稿凡十余万言,俱手自缮写”,至死无力刊刻。
    何锦携其手稿拜会骆之同年在京城为官的世伯李宗?,并得骆之学生全庆的襄助,使骆著《艺游录》得以问世。使地方史上有了一位罕见的数学家,在《清史稿》上多添了一个淮安人的名字。
    何其杰(1832--1895),字俊卿,锦子。“幼从潘亮熙(淮安解元、清代嘉道年间著名的诗人、诗论家潘德舆之子)游,得闻义理之绪,暇时讲求经济”。同治甲子(1964)举人。官内阁中书,委署侍读。去官归里后,继承乃父之风,热心地方公共事业,“每有义举,长官咸仰其计划。故城工、文渠、学宫、学额、积谷等靡不赞助成事。”咸丰中,丁晏主持修城之役,用剩余木石重修龙光阁,何锦父子不但襄助其成,何其杰还于光绪四年(1878)捐献田亩,以租谷收入作为龙光阁的维护费用。原阁上有《重修龙光阁并捐置田亩记》碑,并供有何其杰“长生禄位牌”。“晚岁益务著书,其所撰述多已梓行。”著有《景袁斋存稿》。
    何其浚,字智卿,锦次子。同治癸酉(1873)拔贡,候补内阁中书。“以谨厚见称,乡里公益多规随兄,并为当事所重。”著有《沁泉杂著》。其浚子何福谦,字子吉,号耐庵,丁酉(1897)举人,候补内阁中书。民国初,段朝端主持编修《续纂山阳县志》,曾参与工作,任“参校”。福谦擅绘梅花。其弟福恒,甲午(1894)优贡,亦为候补内阁中书。后介绍何镳及其子孙。何镳(锦弟),字正扬,号琴岩。何镳子其厚,字竺卿,号小岩,同治癸酉(1873)举人。中举后,因家境贫寒,未外出谋官,一面仍以教书为生,一面在家研读经史,中年早逝。夫人罗氏,是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罗振常(字子敬,号邈园)的姑母。
    “南支”何氏,从“金”旁辈以下为:其、福、宝、维(或“曾”)、毓(或“光”)。何其厚子福辰、福庚,孙何宝善继承家风,成了淮安颇有影响的慈善家、收藏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