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习俗 > 婚嫁习俗 >

陕西蓝田地区婚娶习俗


    
    婚娶:蓝田旧的婚聚程序遵循“六礼”之轨,历代虽有演变,但至民国仍存在不少清规戒律。1、媒妁之言,父母之命。2、合婚。3、押贴。4、封礼。出嫁,本县人俗称“起发娃”、“打发娃出门”。女子出嫁前一日,亲戚朋友前往赠礼,其家设宴款待,称“饯行”。同时,确定次日送女人选,由三名不同姓氏的“命强”妇女为出嫁女剔眉、刮脸、上头(挽发髻),出嫁女要按当年喜神的所在而坐梳妆。
    晚上,仍由“命强”妇女把嫁妆纳入箱内。在箱子四角放些果品、糕点、馍食之类,供了嫁女在婆家头一天暗中充饥。再按出嫁女的年令包饺子(一岁一个),次日天明前让出嫁女一次吃完。婚娶男方叫“娶媳妇”。“接媳妇”前两天就宴请户族、朋友和乡邻,商议置办酒席、搬嫁妆、待宾客等事宜,名曰“请执事”。前一日执事上门安排各干其事。当日清晨,搬嫁妆的人进餐后(讲究空肚搬不得嫁妆)同新郎和作伴人前往迎聚,去时,要带12个硬盘(即礼馍或曰duo馍),三副红贴(敬请女方三辈人送女登程)和一付冠婚吉书(说明一些禁忌事项)。女方家设宴招待时,搬嫁妆的人有意将碗盏、酒杯之类盗走,作为取闹媳妇的实物。嫁妆起程时,每个箱柜、花架后,女方都有护嫁人。
    新妇上轿时须嚎啕大哭,同胞哥背进轿门(无胞哥同辈他人亦可)。轿到男方家门口,按冠婚书上书写的方位搁,随之放花炮。礼宾先生撒草料,喝令引媳妇的将新妇扶出轿门,新娘脚踩红布行进。新郎在门口换上脚鞋,与新妇并肩同行止祖先堂前,先拜天地,闪拜祖先,三拜父母,再拜媒人、客聊,然后海拜24拜。拜见毕入洞房。新郎抢前登床,待新妇近前,跷起腿在其头上左右绕3次,然后取掉新妇盖头,跳下床便走。之后新郎的弟妹借端水、挂门帘讨“份”嬉闹。
    午宴前,新郎新娘同出洞房,到祖先堂前拜罢天地、祖先、红叶、父母、老小外家、客聊、执事,再海拜,主婚人这时告杯,礼宾先生唱礼单,新郎披红、命名、加冕、入席就餐。新婚夫妇要到席间为新客、乡客、执事敬酒。宴罢,女方客人请公婆到洞房商定新妇在家第一次应待天数及往来事宜,然后告辞。当晚洞房灯火彻夜不熄。
    新郎的友好、嫂嫂、弟弟和一些长辈人都去“耍媳妇”(有十天内无大小风俗)。闹洞房内容繁多,戏逗取闹至深夜后,由新郎新娘吃馄饨、掰硬盘,同样戏耍欢闹一阵而散。婚后第二天,女婿到岳丈家认亲,俗称“回门”,也要被耍闹一番。婚后第三天,女方要带上糕礼探望新妇,俗称“看三”。此后,按原先双方商定的时间,新妇第一次回娘家,在夫家待和天,在娘家亦待几天,按时即回(待几天叫“宁几”,按时往返叫“回十”)。此后转入正常,新妇承担家务开始干活。
    1949年后,婚姻自主,废除了陋俗。订婚一般是经人介绍,双方互相接触了解后,互送彩礼衣物,逢年过节相互往来,增进感情。结婚时职工、干部较简单,有的选择节假日举行婚礼,设宴招待主要亲朋。有的旅行结婚,简单文明。农村一般都择日(多在春节期间)举行婚礼,设宴待客。
    结婚当天早上,新郎由人作伴同搬嫁妆人一起前往迎娶。午宴前举行仪式,仪程主要为:宣布结婚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就位;鸣炮;向领袖像敬礼;向双方父母、来宾及介绍人敬礼;新郎新娘互相敬礼;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讲话;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来宾讲话;宣读礼单;礼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