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习俗 > 婚嫁习俗 >

江苏兴化垛田乡婚俗之朝客


    
    拜堂后的另一个重要程序,是男方着人弄船去女方家,将新娘的兄弟接过来作客,叫“带朝(音zhāo)”,来人称作“朝客”。带朝的一般为两人,须准备礼盒、鞭炮,礼盒上还要放上新郎的礼帽(或帽子),这帽子代表了新郎,可见郑重的程度。朝客将新娘平时所穿衣服打个包袱随船而来,先是茶点汤圆,接下来参加晚宴,过宿,次日下午打道回府。
    探究“带朝客”这一习俗的内涵,首先当是男方对新娘及其家人表示出高度的尊重。这从接待的礼仪规格上可以得到印证。在婚礼晚宴上,朝客被安排在主宾位置,到场的亲朋好友如果起身敬酒的话,第一杯酒便是敬朝客。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餐,朝客照样作为上宾受到热情款待。在称呼上,还通常称之为“朝客老爷”。
    “做朝”一俗,也是女方对男方表示出一种诚意,既结秦晋之好,便是至亲一族,虽未与嫁娘同行,却也随而陪之。晚宴的觥筹交错之中,朝客老爷与众亲友叙旧结新,寒喧交谈。上“大菜”放鞭炮的时候,朝客老爷同样下厨房包封儿,有的还要逐桌敬酒分烟打招呼。亲情友情在这你来我往的喜庆热浪中不断升腾。
    当然,不能排除少数朝客带有这种潜意识:我方之人有山有势有头有面,你等不可轻视怠慢,更不可另眼看待。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专制的时代很有存在价值,那年头,虐待媳妇的现象并不少见。问题是到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当今年代如果朝客还带着这种观念,摆“老爷”的架势抖“老爷”的威风,那是要闹出笑话甚至闹出风险来的。
    前几年小王结婚,十五六岁的小舅子作为“朝客老爷”被请上首席,开始时有吃有喝有说有笑,过了一会坐在那里不动了,脸拉长了,嘴上能挂油瓶了,后来竟干脆离席,吵着要回家。这下子乱套了,整个酒席不得不暂停下来。同行的叔父做媒的长辈都来哄他劝他,最后他道出原委,说他的那双筷子一长一短,这是“太不把人当人”,真叫人哭笑不得。
    这位小“老爷”是耍孩子气,可以原谅,而再大些的人,比如二三十岁的青年也这样闹的话,就是“霸气”,是缺乏理智了。我的那个庄上就有这么个人这样的故事:小伙子到新妹婿家做朝客,端起酒杯时发现酒杯上有个豁口,于是勃然怒起,一阵痛骂之后再将酒桌掀翻,闹得个不欢而散。
    还有更严重的。二十多年前,我们村一位姓吴的人家娶媳妇办喜事,几位朝客带来坐下喝茶吃圆子。吃圆子是要蘸糖的,跑忙的忙中出错,把细盐当作白糖放在桌上。朝客老爷当场没吭声,第二天回家,将这事向父母诉说一番,并认为这是有意做作,要“拿盐腌我家”。这还得了!次日,娘家装了一船人前来兴师问罪,吵骂一阵之后,要将新娘带回家去,男方一家连解释带招呼也无济于事。新郎的母亲是个老实本份之人,哪经得起这种风浪,气急之下,一头跳进门前的大河,欲寻短见,后被众人救上岸来。此事惊动了全庄人,一群大队小队干部赶来劝解,才平息了风波。
    朝客是至亲,是上宾,值得悉心招待;缺少理智吹毛求疵的就变成了“老爷”,是要遭人耻笑唾骂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