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袍”是什么样的
http://www.newdu.com 2024/12/18 07:12:17 中华书局1912 佚名 参加讨论
袍,亦称袍服,是直腰身、过膝的外衣,多为两层,冬季则纳以绵絮。其制起源较早。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袍衫”条说:“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国语》曰: 袍以朝见也。 秦始皇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战国以后较为常见,男女均可穿着,主要分为龙袍、官袍、民袍等。 龙袍 龙袍,是皇帝专用的袍服,因袍上绣龙纹而得名,其制多为盘领、右衽、明黄色。唐代高宗朝规定臣民不得僭服黄色,于是龙袍别称黄袍。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但龙数一般为九条,寓意“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即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官袍 官袍,是文武官员用作朝服、公服等的袍服,以一定颜色或图案表明官位等级。东汉永平二年(59)开始将袍服定制为朝服,以所佩印绶为主要官品标识。唐代官员以紫、绯、绿、青的圆领袍服作为常服,武则天又颁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是补服的起源。宋代官袍袖子肥大,明确规定饰襕、佩绶、围鞓(ting ,皮革制成的腰带)等。元代官袍多以罗为面料,并以花纹大小表示级别。明代洪武年间创立区别文武官员品级的补服制度。清室官员常服袍的款式为四开衩,由帷帽上的顶珠花翎、外褂上的方圆补子等组成等级森严的制度。 清代彩绘镶宽边旗袍 民袍,是平民日常生活所穿的袍服。周、秦、汉士人庶民的袍服衣料粗糙,唐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服饰的交流,特别是元代蒙古袍、清代满族袍的传入,民袍在款式造型上有过长摆和短摆、交领和圆领、右衽和左衽、大袖和小袖及半袖等多种变化。当代旗袍和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中的袍服,正是由古代民袍发展演变而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孙中山装束,不仅仅是件衣服 也是执政理念
- 下一篇:藏裙魅影——藏裙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