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布依族服饰


    引语: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从古越人发展而来的。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从古越人发展而来的。其服饰大体上都保留着古老的特点,《旧唐书·西南蛮》载:“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女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因为布依族居住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这种宽松的衣裙符合气候特点。
    服饰特点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布依族服饰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
    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
    晴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
    一些布依族老年妇女仍保留传统服饰,头缠篮色包布,身穿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衣缝、下角分别镶绣花边及滚边。下身多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精美翘鼻子满绣花鞋,整套服装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于一体。中年妇女的包头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大襟衣,并在沿左衽前下方镶嵌两三道带色布边,领前结扣处喜用银泡纽扣作装饰,袖口仍保留传统的古老风格,下身已改穿长裤,脚上满花鞋变成了半爿型或鞋尖处绣小花,改装后显得洁净淡雅,古朴端庄。未婚女青年服饰大体与中年妇女相似,但喜欢在包头布末端镶绣鲜艳花纹图案,埋露在头顶上方与护发头簪之间。每逢节日、宴会,妇女喜佩戴各式各样耳环、戒指、项圈、发坠和手镯等银饰。
    服饰来历
    布依族服饰源远流长,大致经历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演进。据《旧唐书·西蛮》记载:布依男子“左衽、露发,徒跣。”《新唐书·南蛮传》载:“自夜郎,滇池以西……有丝麻……,有幅广七寸。”明代《大明—统志》说“短衣科头”,郭子章《黔记·仲家》说:“椎髻,屣,……衣尚青色。”清《贵州通志·蛮僚》说:“以帕束首,屣屦……衣尚青。”
    民国年间,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中年男子多半穿大襟或对襟短衣,老年男子穿大襟或长袍,青年男子劳作时多穿对襟衣,全是自纺、自织、自染的各色土布衣。建国后,男式服饰有长衫和对襟衣两种。长衫有蓝、黑、白三色,均为宽襟右侧开扣;对襟衣为胸前排扣。裤子均为直筒大吊裆,头巾多为蓝黑花格头帕、或青帕、或白帕,脚穿皮(胶)鞋或包边(毛边)布鞋。而女装的装束,《新唐书·南蛮》记述:“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贯其耳;贵者饰与珠珰。”明朝,万历年间郭子章《黔记》记载:“以青布一方裹头,著细折青裙,多至二十余幅。腹下系五彩挑绣方幅,如缓仍以青袭之。”
    清初,布依妇女“椎髻长簪,银环贯耳,项挂银圈,以多为荣。衣短裙长,色惟青蓝、红、绿花饰为缘饰。裙以青布十余幅细折,镶边,委地数寸。腰以宽长带数围结于后,带垂若翅”(《南笼府志·地理志》)。《贵州通志·南蛮》载:布衣“短衣长裙,首蒙青花布手巾。”自道光到宣统年间,贞丰妇女仍普遍穿衣脚圆而镶花边的各色短衣和各色百折长裙,包花格头帕,以银质首饰为装饰品。民国以后至建国初期,仍有少数布依族妇女穿短衣长裙,大部分妇女则已改裙为裤,衣裤肥大,衣长过膝,袖宽尺许,衣裤边缘镶有五颜六色的“栏杆”,鞋式为船形锈花鞋或毛边布鞋。
    服饰区别
    
    布依族服饰
    生活南北盘江两岸的布依族,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布依人的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有很大的区别,但服饰都是由布依族妇女用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布料缝制而成。靛染所用的靛是用“蓼蓝草”浸泡过滤制成。人们用靛青把布染成深蓝、中蓝、浅蓝,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泽。染布分大缸和小缸,大缸洗染,织前染色的有花蓝格子头帕、头巾、白底花蓝格子带等。织后染色是用早晨的阳光和露水等古老方法漂白后的布料,若染青布就在家庭小缸进行染制,若染其它颜色的须要到洗染专业户那里去染制。
    布依族妇女服饰,因居住的环境气候不同,服饰也不尽相同,较有代表性的是居住在贞丰县珉谷、者相、北盘江、长田、挽澜等乡镇布依村寨的布依妇女服饰。其装束是:婚前发辫绕头,婚后结发髻,罩上马尾编成的网套、扎银簪。热天,中青年妇女喜包盘盘头,显得干净利索,落落大方。冷天则包牛角帕以御寒。老年妇女一年四季多包角头,上装是窄领、胸宽、右侧开扣,肩部均是三寸青布盘肩并镶花边,衣袖宽口,袖口用五寸青布接成,接头镶“栏杆”,衣长及臀部,边幅前后都呈弧形;下装着自染的青色吊裆直筒土布裤,裤口尺许,毛边,脚穿绣花尖尖鞋或各种布鞋或胶鞋等。上装着青布作底,绸缎作心且绣上各色图案的花围腰。用绸缎制作并镶有栏杆的围腰带,打活结,使其垂吊于背后腰带处;手上戴有骨玉,银手镯;青年人还佩戴银扣、银蝴蝶和各种银花。
    花围腰最富有民族特色和考研价值,据民间传说,系于胸前的围腰胸花,绣有布依房舍楼阁、流水船帆、龙蛇鱼虾、山水草木、田园风光等代表布依家园,而胸花下往左右两边彩色栏杆绣条则表示南北盘江,系于身后打活结的两条围腰飘带表示南北盘江汇合后漂流的红水河。整块花围腰是布依族家园居住的南北江、红水河组成,其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田园秀美。布依女因有一件美妙的花围腰而自豪,受人夸奖。在长期的靛染生产实践过程中,贞丰布依人练就和掌握了凉布、撒布、抛布、滚布、捶布、叠布等高超、娴熟的技艺,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童装最具特色的当属童帽,童帽是根据各位母亲的喜爱和艺术欣赏水平,气候特点和娃娃的脸型而选用各色布和绸缎缝制,大多选用鲜色的栏干镶边,挑选鲜色的丝线刺绣。童帽形状各异,花样喜人,有仿动物头面缝制的,如猫头帽、狮头帽、兔头帽等;有仿古代头盔的包耳帽,有仿古代文官的乌纱帽等。帽子面前,都要钉满银质罗汉或玉石罗汉,或钉上“长命富贵”等吉祥字样的玉扣;帽子背后,吊有彩色耍须和数个银质的小铃铛,琳琅满目,惹人喜爱。
    布依族服饰是聪明智慧的布依人在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田土肥沃、诗情画意的北盘两岸,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自绣的各色土布制作的民族服装样式。虽经历史磨砺,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蜡染及缝染、叠染、枫香染,蜡染多为青、兰底白花,花色文静素雅,与身处的自然空间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达到人与自然的美妙和谐。缝染,更为古老,不用蜡水画图案,而是用扎染工艺,即凭技艺用手将布料缝捏缝制成所需花纹后再浸染,技艺要求高,花纹风格与蜡染各领风骚。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服饰,经三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与传承,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圈,它包涵了种、纺、织、染、绣、缝以及凝结了纺织文化背景中的民俗文化特征,构成了以纺和织为母体的布依布,蜡染、刺绣、挑花、镶缀、裁缝、服饰等系列纺织文化现象,是布依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布依族服饰质料款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形式的美,如色调的冷暖、色彩的淡雅、节奏的明快、韵律的流动、构图的疏密粗犷等等;同时也表达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观念、心理、情感、意志、审美等深含的内容,布依族人正是通过其服饰给人质朴自然之美。
    从布依族服饰原料的染织技艺现状来看,部分地区还传承纺纱、织布、靛染、蜡染、挑花刺绣的传统,大多数地区的传统服饰技艺都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外来文化的强烈影响而逐渐消失。特别是青年人审美性趣的多元化,加上种棉、轧花、搓棉、弹棉、纺线、织布、蜡染的布依人家越来越少,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传统工艺遭遇严重的挑战。加之现在外出打工和读书的中青年人,服装与时俱进,变化极大,在家劳作的中青年人,除走亲访友,赶集交易要礼节性地穿本民族服装外,平时皆着汉装,昔日辉煌的布依服饰于今有濒临消失的危险。[1] 
    服饰面料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既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