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老北京腌腊八蒜为何要赶日子


    引导:腊八节是人们喜爱的节日,各地的风俗不同,腊八粥最有名,腊八蒜在北方地区颇为流行,老北京吃炸酱面、涮羊肉,都要配腊八蒜。八蒜抗氧化性强于人参,杀菌力是青霉素的10%。古人没有抗生素,感冒、消化道疾病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两种疾病,这推动了腊八蒜的普及。
    
    腊八蒜
    冬季一到,腌腊八蒜的人越来越多。腊八蒜制作简单,就是将蒜泡入醋中,因腌制中会产生绿色素,给肃杀的冬季平添色彩,加上能去除蒜的辣味,因此在北方地区颇为流行,老北京吃炸酱面、涮羊肉,都要配腊八蒜。
    腊八蒜抗氧化性强于人参,且含有硫化丙烯,杀菌力是青霉素的10%,可防治感冒、消化道感染等。古人没有抗生素,感冒、消化道疾病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两种疾病,这推动了腊八蒜的普及。
    大蒜原产地是意大利西西里岛,古罗马菜谱中用蒜记录颇多,后传入埃及,再入中东、内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其带回中原,至今已2000多年。
    
    腌制腊八蒜
    国人在食用大蒜前,多食小蒜,即野蒜、山蒜,古诗中常见的“薤”,即指小蒜。小蒜对土壤条件要求低,山地即可种植,但产量低,蒜头只有樱桃萝卜大小,一般连叶食用。小蒜有毒,引发呕吐,需先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
    从营养看,大蒜热量是每百克126大卡,而小蒜仅30大卡,在含蛋白质、纤维素等方面,大蒜也都明显领先。此外,小蒜有苦味,故大蒜替代小蒜具有合理性。
    南北朝时,大蒜已普及,《齐民要术》记载了“八和齑”的制作方式,是一种泡菜。唐代蒜进一步普及,《广五行记》载:“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相记,能设一鲙否?’司户欣然。既处置此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家人云:‘蒜尽,得买。’僧云:‘蒜即尽,不可更往。’苦留不可。”讨鱼吃,却因无蒜而不肯吃鱼。
    大蒜食后口中有异味,为人所不喜,在唐诗宋词中几乎找不到写蒜的句子,为去除此味,《农圃便览》中介绍了“水晶蒜”的制法:“每斤用盐七钱拌匀,时常颠弄。腌四日,装瓷罐内,按实令满。竹衣封口,上插数孔,倒控出臭水。四五日取起,泥封,数日可用。”
    
    腌制腊八蒜
    到清代中期《调鼎集》,江浙已食“腌蒜头”:“新出蒜头,乘未甚干者,去干及根,用清水泡两三日,尝辛辣之味去有七八就好。如未,即将换清水再泡,洗净再泡,用盐加醋腌之。若用咸,每蒜一斤,用盐二两,醋三两,先腌二三日,添水至满封贮,可久存不坏。”这已经很接近腊八蒜的做法了。
    在低温条件下,腊八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腌制,为何偏偏要卡在阴历十二月初八?据传说,蒜“算”同音,每年腊八,各商号要算总账,结清一年积欠,债主也从这一天起开始和借债的打招呼,民谚称:“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到后来,人们忌讳“算”字,所以每到年关,没人买腊八蒜,也没人卖腊八蒜,家家户户都是自己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