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用指尖点亮西湖的中国琵琶女神


    
    G20晚会上她弹奏出第一个音符,用指尖点亮西湖。每弹拨一下,静谧的西湖上就亮起一盏灯,直到整个西湖光影灼灼、山水一色——全国青联委员、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演奏家、世界级琵琶大师赵聪,代表中国民乐向世界展示五千年文化艺术,用一把琵琶征服了全世界的耳朵。
    指尖的神奇
    “这几天采访特别多,就好像农村的孩子,忽然奥运会获奖了,一下很多人都关注你……”“这次演出很激动,倒不是紧张。因为天气、音响情况,都不在掌控内。所有人又都对你寄予厚望,告诉你一定不能出差错。但是真正演出的时候就是排除杂念,把一切放在音乐本身。”快人快语,直来直去,属龙的狮子座女孩赵聪和我们固有印象中学古典音乐的女孩不同,她很明亮,很通透,笑起来“咯咯咯”地,带着股感染力。
    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文艺演出上,开场的“春江花月夜”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奇妙如法器般的乐器琵琶,奇幻空灵,让国内外宾客为之一震,演奏者赵聪仿佛“从敦煌壁画里复活的琵琶精灵”。 从六岁学习琵琶到现在,赵聪已经和琵琶浑然一体,拿起琵琶就有一种掌控全场的定力与霸气。
    其实,本场演出前,赵聪已经参加过无数高规格大型演出,被称为“音乐外交官”,光是为国家元首表演,就先后演出过10多个国家。其他参演艺术家也都是经验极其丰富,大家的技术都没有问题,心态也都很平和,排练时正好是奥运会,大家把这当作是为国争光的奥运会。只是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让大家都捏了一把汗。
    
    也是机缘顺遂,大雨滂沱的西湖湖畔在演出开始前忽然就给了“笑脸”,渐渐放晴。赵聪兴奋地称,大概是全中国人民都在给祖国祈福,希望国泰民安,希望能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最好的状态、最顶级的艺术,“国运昌盛的感觉,由衷而起。”
    演出当晚,身着著名设计师劳伦斯·许设计的“月夜”礼服华美登场的她,为音乐会作了一篇唯美的序。美人鱼的欧式外形与手工刺绣的中式工艺相结合,这件颠覆传统民乐作风的礼服恰恰演绎了“交响乐与琵琶”的完美协作,中西方艺术相得益彰、互为锦彩。“我的位置正对着习近平主席夫妇,看到多国国家元首和夫人走进来时,莫名有种亲切、有种感动涌上心头,”她说,“中国真的富强了,这么多国家元首能来自己家作客,还在我们的主场上欣赏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艺术,特别有底气,非常自豪也非常自信。”并非第一次为外国国家元首演出的赵聪,此次却感到格外“不一样”,“因为是在自己的国家,看着五星红旗挂在最中间,两旁是美国和俄罗斯国旗,这种感觉非常棒,对于我来说,代表了中国音乐,我要做的都在音乐里,其他都不重要。”
    
    酝酿如此大的一场演出,前期所付出的辛苦自是不言而喻。国家交响乐团在杭州呆了一个月,舞蹈演员时间更久,赵聪这样的主演从第一次排练到最后一次也前后呆了20余天。“几乎每天都要彩排,中间休息的日子还要录制影像带,送给各国元首们作礼物,”她说,“工作量非常大,而西湖上的潮湿对木质乐器的影响也颇为严重。”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来自于指挥。“常规音乐会,我应该在指挥的左手,而此次却在右手,”她称,“无法看到指挥,让整场演奏只能靠与指挥的心灵感应进行,十分不容易。” 尽管诸多困难,能趁此机会让更多外国人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美感、看到中国艺术的高度,她只觉,“一切都值得。”
    近距离接触张艺谋和导演组的各位成员,赵聪感到,张导对艺术家客气极了,照顾非常周到,而且人也非常谦和,“导演们的付出比我们多的多的多,非常值得尊敬”。
    生就为琵琶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赵聪的音乐让我激动地必须站着聆听。环球唱片公司国际部总监Dann也曾表示:赵聪的音乐给我们力量,把中国音乐推广到全球。英国卫报评论:“赵聪完美的演奏,让中国民乐充满希望”。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赵聪,从胎教起就沐浴在母亲的琵琶声中。父母都是音乐人,姐姐从小学拉小提琴,到了赵聪这,她偏不,“我要学琵琶”。就是那个6岁小孩儿的决定,才有了今天的一代琵琶名家。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在学琴的路上从来没有逼过我,给我非常宽松的环境。为了教我,招了10个小孩组成艺术团一起学琵琶。”可能天生就为琵琶而生,让众多琴童苦不堪言的练琴,赵聪从来没觉得苦。“我觉得我弹琴妈妈就很开心,于是我就老给她弹,她在做饭、干家务,我就搬着小板凳,追着给她弹。”有时候有点小病,一弹琴,投入起来出一层汗,病就好了。听说搞专业每天要练8个小时,赵聪就瞄着那个练,一般能练6个小时,有几次甚至练个10个小时。
    天赋异禀的赵聪,自学琴以来,逢比赛就是第一名。妈妈为她树立了长远目标——中央音乐学院。那时候,还在吉林艺术学院附中的赵聪觉得目标很遥远,但是一定要冲着这个方向努力。吉林艺术学院的孙树林老师 是有了名的严厉老师,据孙老师回忆,赵聪是当年唯一一个没有挨过骂的学生。一节课一个小时,常常就会延长到三、四个小时。
    赵聪1991年入学一年多就获得吉林省民族器乐大赛少年专业组一等奖,毕业以全国第一的专业成绩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当年中央音乐学院全国只招收了一名琵琶本科生。大学毕业,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中央民族乐团。
    
    在中央音乐学院,赵聪师从琵琶大师李光华教授,李教授不仅在演奏技艺上对赵聪严格指导,更在学琴的境界上使其得到提升。G20晚会演出前,恩师给赵聪发来一段话——“我一直记着宋飞跟我讲的一句话:‘民族乐器中、琵琶是最完善的’。琵琶来自民间,但是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吸纳世界弹拨乐的优势、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称为世界弾拨乐之王者、同时又不失民族民间的本色、在中华沃土上广茂繁。70年代初刘德海老师即以牧埸之家一曲为中美关系史上写下珍贵的一篇、今天赵聪更犹抱琵琶为世界上20多位政要为民族音乐奏出辉煌的乐章!祝贺!”这让赵聪感激涕零,回想多年来自己努力尝试的艺术创新之路上,李光华教授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赵聪看来,学音乐需要天赋、运气,能学出来的很少。自己很幸运,遇到好母亲,好老师,好领导。“上天给我一把琵琶,我一无所有,只能以一生相赠”。赵聪说。
    新民乐的传统魂
    “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认为把民族的音乐用世界的音乐语言描述出来,才是世界的。”从小母亲对赵聪的教育就不是死板化的,所以赵聪一直敢于思考,敢于尝试不同门类。
    大学毕业时,国际上正流行音乐猫组合,几个美女站着弹奏的乐队,视觉效果特别棒。于是赵聪就发明了一个站着弹的琵琶,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一起演出的几个都是大美女,年轻热血沸腾,节奏特别棒,坐不住,人家都在前面,我也想往前冲,不想坐在后面。最开始演出给自己也吓一跳。没想到后来被张艺谋用在申请奥运会上了。”
    
    敢于尝试的赵聪说,自己身上有着南北血统,爷爷是北京人、奶奶是山东人、外公是上海人,外婆是四川人,妈妈出生于上海,爸爸出生于吉人,也因此,在她身上,既有北方人的爽朗豪气,又有南方人的细腻柔软,既能参透古典音乐的百转柔情,又能掌控现代音乐的鲜明节奏。
    这之后,赵聪又相继试水了水晶琵琶、琵琶与吉他对奏,甚至邀请马久越先生改编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有人觉得这是不是太前卫了,这是传统文化吗,中国的观众能接受吗?
    当年,《新编十面埋伏》刚刚改编完不敢在中国演,恰好去韩国演出,就先弹了一曲传统的《春江花月夜》,大家很尊敬地鼓掌,再弹了这首,室外2万多人的场地,大家都站起来,气氛特别high,一些人都听哭了,说“中国传统文化扑面而来”。后来朱克文、克林顿都先后听过这个曲子,特别喜欢。
    市场也给了最真实的反馈。那期间赵聪出了第一张专辑,选了一些国内国外的曲目,其中茉莉花等名曲,都加了现代的元素,那张专辑销售非常好,很受欢迎。这说明时代变了,听众的习惯变了。“其实对我们受过古典音乐熏陶的人来说,更喜欢弹古典,因为更能展示技术的全面。但是流行音乐并不简单,因为只有你有了底蕴,才能弹出那个味道来。古典乐更丰富更复杂,流行是浓缩的精华。”赵聪如是说,“我当时想要的就是一个很舒服的,大家可以一边开车、一边休闲的润物细无声的专辑。”
    
    第二张专辑,也就是至今仍在热卖的《聆听中国》,是赵聪艺术造诣的精华之作。当时正年轻的她,对报酬对回报都没有概念,只是想做真正喜欢的东西,听说亚洲评委会主席汉斯尼尔森要为自己做专辑,非常激动,再听说是去丹麦录音,特高兴,马上就坐飞机去了。
    丹麦是北欧那边录制条件最好的地方,有两只金麦,“我当时进去整个人都傻了,觉得那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最美的环境里,完全地沉浮在那个录制音乐的享受中”。赵聪回忆说,“那时候弹出的音乐非常的纯粹,人很单纯,音乐干干净净的。”
    之前录第一张专辑时,因为太投入,呼吸声很大,香港的录音公司让赵聪全程带着口罩。到了丹麦,赵聪问要不要带口罩,对方问why,听说是担心呼吸声,对方说“那才是活的啊”。后来赵聪才知道,他们做的不是数字音乐,是同步收音,100多轨,全部能清楚听见,光缩混就要1个多星期。这个专辑在录制10多年后,越来越火,从去年开始不停地再出,因为它太超前了。过去的音响没有这么高级,听不出它这么好的效果。如今这张专辑已经成了发烧音响的试音石。
    丝路飞天弄琵琶
    赵聪先后出访欧洲、美洲、亚洲等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多位国家领导和外国元首聆听过她的琴声。纽约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肯尼迪音乐厅、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等都留下了她曼妙的琴声。多年来的经历,让她不断思考,中国民族器乐如何走向国际。在她的音乐世界中,没有界限、没有国别,我们只需要不断地完善音乐的真、善、美。
    “一带一路”战略发布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给赵聪打电话,为大型音乐会《丝绸之路》创作一首琵琶作品并于数月后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没学过作曲的赵聪,只在自己的几张专辑中创作过一些小型的琵琶作品,突然要在短期内创作这样一个有分量的作品还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放下电话就开始想,如何展示敦煌壁画上反弹琵琶的伎乐天,赵聪闭上双眼,仿佛有一束光让她看见端坐莲台讲法的弥勒佛目光沉静,一派佛国极乐景象……作为职业演奏家的本能反应,她急忙抱起琵琶在琴上寻找这种能表现光束穿越的声响,她的耳朵里已经清晰的对这个音响有所期盼,下意识的用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反扣住二三四弦,从琴头飞速的滑向琴尾,琵琶发出“嘶嗖”音响,苍劲、有力且神秘。就这样,一种琵琶新指法诞生了,赵聪异常兴奋,立刻在字典里为她选定一个名字 “飕”:(本义:疾风劲吹时发出的啸叫声)。
    
    接着赵聪踏上了这条丝绸之路,去莫高窟寻找灵感等待旋律降临。并最终完成了这首《丝路飞天》。乐曲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精华叠加多种创新琵琶演奏手法,融入当代世界音乐语汇,通过优美旋律及高难炫目的技巧,刻画了一位手持琵琶的伎乐天精美炫目的舞蹈,再现了盛唐宫廷的辉煌繁荣场面。《丝路飞天》于2014年底获批首届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作品大奖,赵聪也成为首届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音乐家之一。
    不断的创新,靠的是传承古典的底气。每当赵聪在创作中找不到思路的时候,就会从古典中找灵感。去拜访学习南音的时候,赵聪发现,自己一上午就可以掌握南音的所有技法,但那种古乐背后的气场和气质是需要时间修炼的,“音乐的修为,最重要的是人的修养”。赵聪说,“气场和感觉是练出来的,必须经过无数次大型演出,到底你有什么样的水准,有没有自信,看过多少书,演出中都会流露出来,藏不住。就好像很多古曲的老师,在那里一动不动,却有一代宗师的感觉。”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满世界跑。所以我对得起天下所有人,就对不起我女儿。”谈起此处,赵聪眼中泪光闪现。如今有了这样的知名度,赵聪感到更多的责任感,是把整个的中国民乐传扬出去。文化部下属的中国国际文化公司,是网络影视试点单位,请赵聪做民乐国际网的ceo,首个国家艺术基金,网络上就批了赵聪这一个项目,她做了中国民乐经典大戏,包括一代宗师系列、年轻人系列、中坚系列,深受国际市场受欢迎。受保利集团教育机构保利WeDo的CEO曹红雯女士聘请,赵聪担当国乐总监,她把国乐和国学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学音乐不再那么枯燥,在弹得时候要朗诵和表演,适合现在孩子的方式,希望创造一种快乐的教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