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剑门蜀道


    导语:蜀道,它是古代陕西长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陆上交通要道。古称陕西为秦,四川为蜀,历史文献将此道称为“秦蜀古道”,简称“蜀道”。剑门古蜀道,是蜀道之南剑门关一带的古道,因穿越天险剑门,故名“剑门古蜀道”。
    
    剑门关
    剑门蜀道以剑门关为核心,北起陕西宁强,南到成都,全长450公里。剑门蜀道沿线三国文化深厚,庞统、蒋琬、姜维、邓艾、马超、鲍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剑门蜀道沿线古迹众多,三星堆遗址、德阳文庙、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庙、皇泽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剑门蜀道沿线美景密布,富乐山四季花似锦,翠云 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峡“飞梁架绝岭”。因1000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 丽多姿,构成了川陕交通的一大屏障。
    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前三者已成旅游胜地,惟独剑门雄关,却像 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东南亚游客的心仪之地,也曾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寻访文明之旅的一个驿站,是什么吸引了人们虔敬的脚步,是什么 使它成为历史画卷中凝重的一页?
    古代川北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也就是《剑门古道》在2013年被 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 道,剑阁也因此得名。剑门关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从凤州到剑州的110里路段,原有桥阁 90000余间,都是在悬崖绝壁上架成,而今已荡然无存了。只是前些年在古剑门关的遗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关,成为它身后千年古道的一个崭新标志。
    剑门关下,就是诗仙李白慨叹:“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蜀道。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沧桑古道,曾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而处于剑门 蜀道中心,位于四川广元的这剑门关,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凡有志于蜀中称王者,必先攻下这个天险。“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从三 国孔明建关设尉起,剑门关就是一个异常雄险的古战场。横亘在蜀道上的剑门关,是一座座绵延百里的砾岩山峰,所谓“剑门无寸土”就是指剑门那寸草不长的特大 砾岩,从正面看,这石壁恰似铜墙铁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岭而来的千里群山横阻于此,也阻断了自中原而来的步履;从侧面看,则如排天巨浪,汹涌澎湃;从背面 看,像一群飞驰的骏马,让一切来犯者望而生畏。
    这雄险的关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古代的四川盆地是一个内海,在白垩纪地壳运动中海水下跌,海底石隆起,形成了坚硬的砾岩山体,这山体有七十二峰,峰峰像剑,大小剑山两山对峙,状似一道门,故称剑门。剑门蜀道就从门缝中蜿蜒穿过。
    三国时期,孔明北伐中原时路经此地,见地形易守难攻,便在此建关,剑门关由此而来。今在剑门关,还可见峡谷关口上有飞梁阁道,这是为送军需而修;而三国关楼则气势雄伟,上有三层箭楼,飞檐翘角上悬有金铎,锒铛声响,昼夜不息。现在的古关楼是1989年重建的。
    剑门关上的七十二峰见证了千百年来的血雨腥风。历史上没有任何兵家从正面攻下剑门关,唯有1935年红军在李先念指挥下,强渡嘉陵江,迂回后关门,奇袭营盘 嘴,攻克剑门关。在数不清的战役中,三国姜维镇守剑门关的故事流传千古,当时蜀汉大将军姜维仅以三万人马拒魏国邓艾十万大军于关外。由于《三国演义》在日 本等东南亚国家深入人心,“剑门关”便成为人们千里迢迢,缅怀历史的胜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