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周庄 中国第一水乡


    导语:周庄镇旧名贞丰里,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寓居周庄。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 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逐渐稠密。
    
    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33公里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水乡江南的一座千年古镇。因“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自然环境,使拱形石桥遍布全镇。在林林总总的石桥之中,尤以双桥最为典型。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曾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也名声远播中外。
    历史
    据史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庄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后又称贞丰里。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姓周的迪攻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砚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遂为江南巨镇。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特色景观
    双桥 指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两桥。建于明代,两桥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著名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蜚声中外。
    富安桥 位于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传桥旁有总管庙,原名总管桥。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复辙,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祷安康的心愿。
    
    周庄
    沈厅 沈厅是周庄最大的民居建筑,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七进五门楼,第五进中是吴中巨富沈万三的住处。
    张厅 张厅原名怡顺堂,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姓张,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墙上一幅对联尤其引人注目,上联是“轿从前门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
    全福讲寺 周庄八景之一,远近闻名的古刹。整个建筑布局为典型的寺庙园林,结构严整,殿宇轩昂,飞檐高翘,金碧辉煌。
    南湖 这是周庄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
    民俗文化
    摇快船 每年在农历三月廿八日、七月十五日举行庙会,在水上进行摇快船比赛。经过悠悠数百年的沿袭,摇快船已成为民间良辰佳节、喜庆丰收、婚嫁迎亲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娱乐活动。
    传统妇女服饰 妇女喜欢系上一块花毛巾或蓝布包头,身穿大襟衣服,腰着百褶小围裙,背后垂下两条及膝的彩带,带头上还缀有红绿流苏,裙下一条上青布裤,脚穿绣花滚边圆口布鞋。这就是地道的水乡周庄农村妇女的打扮。
    
    周庄
    特产
    主编艺品 周庄竹编坚实耐用,闻名四乡八邻。
    庄炉 周庄生产的铜炉,以做工精巧,花色品种繁多。盖上和炉身上部刻有云纹、花卉、虫鸟图案,名为用器,实为精美工艺品。
    土布 周庄贞丰街景点澄虚道院边上,有各类土布作坊。
    万三酒 相传由沈万三佳酿酒工艺酿制,用稻米酿制。
    虎头鞋 纯手工布鞋,既可穿着,也可作为工艺品。
    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