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虚与实的徽州民居——天井和马头墙


    导语: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徽州传统民居在明代就已经非常成熟,最典型的是“四水归堂”(四水归堂:徽州民居的院落四边的屋顶都是斜坡屋顶,下雨时雨水会从四面流入天井中的堂屋前面,称四水归堂) 的合院建筑。这是一种虚实相生的建筑形式。徽居是内向的,对外是大面积的高耸实墙,只点缀通气的小窗,起到防盗的作用;而且大量的徽居是密集建造的,相邻建筑之间用防火山墙分隔,主要是起隔绝火焰、避免火灾蔓延的作用,后来因为这些墙的角部造型类似马头而称马头墙。马头墙造成的徽居封闭的整体外观,是“实”的一面;但是建筑群的内部则用天井来实现和自然的交流,大片的建筑群里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天井,天井里有植物盆景的繁茂、有居民生活的气息,这是“虚”的一面。徽居正是在虚实相生中达到了艺术和生活完美统一的境界。
    
    呈坎明代住宅雨中的内天井,典型的四水归堂,高狭的天井意境幽深
    
    丰富变化的马头墙组合
    徽州民居的天井和北方的四合院是很不一样的。徽州地区的土著是“古越人”,他们是先秦时期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相传为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苗裔。
    他们的居住特征是“巢居”。自汉代开始中原大规模向徽州移民,带来了中原汉文化,并且后来反客为主,成为徽州文化的主流。但是汉文化并没有完全抛弃越文化,更无法脱离越文化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实际上今天留存下来的徽州古民居,正是这种古越人巢居建筑——干栏木楼和北方四合院结合的产物。
    徽式合院基本都是楼房,很少有北方那样的单层合院,即使是一层也架设木底板并留有通气层,以通风排除湿气。其实明朝的徽州建筑仍然是楼居模式,主要活动在楼上,所以一层和二层的高度比为1:2。清朝的徽居基本上接受了北方合院活动主要在一层的特征,层高比变为2:1 但是也保留了巢居的特征,将中堂完全开敞和天井相连,有利于更好地通风。天井的比例也和北方合院大不一样,瘦高狭小,这样可以避免夏天的烈日照射,形成拔风的烟囱效应,适应炎热的天气。建筑结构也结合了北方抬梁式(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做法为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之为“抬梁式”)和南方穿斗式(穿斗式构架:为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指柱子和梁通过卯榫方式构成的一种咬接方式)两种木构架,在同一栋建筑中往往分别在正堂和卧房采用。而徽居的大门也结合了南方村寨的寨门和北方屋宇式大门的特点,徽州的牌坊和牌坊式大门就是典型的例证。
    来源:看中国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