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习俗 > 生育习俗 >

中国民间生育习俗概述之满月


    
    小孩出生后长至满月,就该举行出生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礼仪活动——满月礼。满月礼为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有些地方称“弥也礼”。我国自唐代以后民间便有给新生儿做满月的习俗。唐高宗龙朔二年七月,皇子李旭满月,赐铺三日。这是关于做满月酒的最早记载。后来才推广到民间,唐代诗人张籍就有“幼子始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成人”的诗句。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历656—661年),长安城西路侧有一店家新妇生一小男,“月满日,亲族庆会,欲杀羊,羊数向屠人跪拜。”大家都不以为意,“遂即杀之,将肉就釜煮。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抱儿火前,釜忽然自破,汤冲灰火,直射母子,母子俱亡。”从这则具有强烈的宗教宣传色彩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当时民间庆祝满月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自古以来,满月礼均隆重浩大,亲朋四方云集往贺,主家大摆筵席待客,谓“弥月之喜”,但其具体礼俗各地不尽相同。 
    在山西,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往往要举家庆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这是在庆祝“ 家有后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喜”。山西境内、从南到北过满月的作法比较普遍。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和留点零花钱,但饭是一定要吃。山东青岛习俗是婴儿“过满月”时给婴儿理发,俗称“铰头”。铰头要在上午进行,请族中未婚姑娘在婴儿头上自下而上铰三圈,铰下的胎毛用一张面箩接住,再用红布包好,缝在婴儿的枕头里。铰头时须有舅舅在场,如舅舅不在,则在小孩身旁放一个蒜白,谐音“舅”,代替舅舅参加。下午,由舅舅搬回去住,叫“搬满月”。安徽徽州的习俗也是在婴儿满月时剃胎发。剃毕,取熟鸡蛋去壳,在婴儿头顶上滚动数下,据说是为解除胎气。家中要请“满月酒”,产妇报婴儿出房拜见宾客,有些产妇要回娘家调养,也于满月启程。江苏无锡满月时除第一次为孩子剃头外,还要做满月办面筵,亲友赏给孩子押岁钱。四川自贡地区则是婴儿满一个月时举办“满月酒”,家长用醪糟蛋招待亲友,并赠送染红的鸡蛋作回报,俗称“吃红蛋”。 
    广东惠州行满月礼,最普遍的叫法是“做出月酒”,这是一种至今都在惠州民间甚为流行的礼俗。“做酒”,自然是为宴客,惠州做出月酒也是请亲朋为主的。主家一般事前便开始筹划准备酒席、准备礼品,外婆须备上小孩的“出生帽”、衣服、铺盖,还要蒸好敛糕、大红发糕等送至女儿家。主家亦要准备祭拜祖公的祭物。在惠州的风俗中月内的婴孩是不“见众”的,原因是月中有诸多禁忌。月后,禁忌减少,因而也就可以见众了。满月礼中,“见众”也应算是一项重要的礼仪。小孩一抱出来,自然会引起围观,围观之中,有趣的是惠州的风俗,小孩出生后,十分忌讳人说“漂亮”、“长得好”之类的“好话”,这时的客人们,对婴孩并不是好话恭维,而是“丑话”连篇,这是传统避讳之俗的一种演化。广东揭西庆满月的习俗是,如生长子,则较隆重,当日设宴请亲朋。首先为婴儿安名,先抱婴儿在案前拜天地,后拜祖公。上门赴宴的亲朋要带猪肉、布料等道贺。外公家要办衣服、鞋帽来给外孙,女周岁时,同样设宴请亲朋,亲朋送礼祝贺。 
    福建泉州旧时习俗,婴孩满月时,认贫困多子女的亲朋邻里、甚至是乞丐(需品行端正并有家属者)为干爹娘,希望分享他们的福根,使婴孩顺利成长。这大概是人们认为婴孩有如花草,娇贵者难养、“臭贱”者易活。一般干爹娘要于满月时送给干儿子木饭碗、木匙(可能是瓷质易摔碎)、长命锁以及衣、帽等生活用品。如干爹娘是乞丐,所送礼物则主要是一个草编的微型“加志”。“加志”是乞丐行丐的标志,是用来装纳碗筷、钱物的草袋,给婴孩挂上,就可以像干爹娘那样“贱命少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