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的历史文化之"浦城派”琴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41 文正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张鹤及其《琴学入门》 张鹤,字静芗,浙江瑞安人。他是上海玉清宫的道士,长于诗、书、琴、画,曾师从祝桐君学琴。“于琴为注竺,无所师授,循谱而音律乖,弗释于怀者有年矣。”“尤留心琴学,每遇知音,商订古调。”浦城祝桐君来上海,两人引为知己,并师从祝桐君学琴。 他把祝氏传谱加上工尺谱,又采用了《与古斋琴谱》中的论说辑为 《琴学入门》 ,此书二卷,上卷摘录《与古斋琴谱》,间有自己的议论;下卷专列琴曲,收曲20首,传播祝桐君的琴学理论、指法字母及工尺等。初刊于同治三年(1864),以后又两度再版,是近代以来颇为通行的入门琴书,其中《阳关三叠》、《渔樵问答》诸曲尤为流行,有较大的影响。使闽派古琴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 陈世骥及其《琴学初津》 陈世骥:字良士,吴江人,工于琴,兼长书、画、铁笔。他得到《与古斋琴谱》之后,“眠食与俱者三阅寒暑”。在演奏中他又融会了王坦的《琴旨》, 在上海和祝听桐、何桂笙一起研讨,编写了《琴学初津》。二十年中改写了三次,于公元1902年定稿,虽未及付印,但颇有影响。 陈世骥是深的祝桐君琴论奥妙的琴学家。《琴学初津》所收五十曲,他在《琴学初津》中,对许多琴曲都进行了分析和评论,被认为“言之启豁人心,句句开通奥窍”,“同调诸公无不叹服”,“从学者桃李盈门”。 在《琴学初津》一书中,其中《制曲要篇》是综合了他对制曲方面的论述,不少地方继承了祝氏理论并有其独到的阐述。比如,他把制曲归纳为所谓“内篇五功”:开始要辨音调变化,其次要辨乐曲结构;第三要辨曲意曲情;第四要辨风格中的高雅时俗;第五是综合以上诸点,使之“混成一气”。他还提出“琴与书参,音与意参”,主张把琴曲知识、文学修养、用音技法和立意达志四方面综合运用,“四者相顾,不可离也”! 李迪瑚 李迪瑚(1874~1952年),字聘珍,号葆珊。晚年好佛,又号匏僧,闲云居士。福建浦城城关人。清未拔贡,授候补通判。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经济。民国期间,任过浦城县劝学所所长,创办浦城私立中学,任校长。当选为省参议院候补议员,后任福建省公署咨议等职。 李迪瑚生平曾广置图书,建酌海楼,藏书4万多册。能诗善文,喜好古琴,研究颇有心得,著有《酌海楼琴言》、《酌海楼琴谱》五卷。1985年5月,北京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古琴协会主席吴景略说:“李老前辈(指李迪瑚)昔在沪时为古琴会员,习闽派祝桐君之艺。为闽派之代表,是当时古琴有影响之人物。” 陆琮 陆琮,字少云,是张鹤的弟子,其主要贡献就是帮助其师张鹤校刊《琴学入门》,为闽派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随着《与古斋琴谱》和《琴学入门》的传播,使闽派古琴走向大众,私淑弟子日众,民国期间,浦城的李迪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李迪瑚为闽派古琴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李迪瑚能诗善文,特别喜欢古琴,在家里设置琴楼,并且对古琴研究颇有心得,其古琴专著有《酌海楼琴言》、《酌海楼琴谱》五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古琴界明代时期的古琴名家
- 下一篇:古琴音乐的历史文化之清初琴人“徐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