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书画 > 名作鉴赏 >

王石谷的山水画


    
    王石谷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四人合称为清代画坛“四王”。他们四人作为山水画家,在笔墨技巧上有受摹古画风影响的共同之处,但是每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所不同。王鉴的艺术功力要高于王时敏。王原祁是既要继承古人之法,又有自己创作之法,并不以摹古为最高。王石谷受到王鉴着意栽培,并推荐给王时敏为弟子,备受王时敏的推重。此时王石谷已初露头角,为画坛名家叹服。 王石谷(1 632—1 71 7),名翠,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月山人、清晖主人等,江苏虞山(今常熟)人。出身于四世绘画之家的王石谷,自幼习画,青年时即能仿古乱真。但是,他决不是“自家创作可以说没有”的匠人。他有一些很好的创作,尤其是他主持创作的《南巡图》、《北征扈从图》、《北征图》等,都是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作品。《南巡图》是以描绘康熙南巡为中心的图画,由于吸收了《清明上河图》等古代优秀绘画的写实技巧,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了劳动人民及各阶层人物的形象,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王石谷主持创作这样的巨幅作品,布局写景,具有深意,恰当地表现了“南巡”这一特定的内容,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表现了他卓越的艺术创作才能与组织能力,决不是单纯摹古者所能及。
    王石谷“仿临宋元无微不肖,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为伪,以愚好古者,虽老于鉴别,亦不知为近人笔”(《读画录》)。但是,王石谷评论作品时,并不以摹古为最高,而是赞扬那些“脱去模仿之迹”的佳作。他在给好友恽南田的一幅山水画上题写道:“黄鹤山樵为元四大家之一,初宗摩诘,后师董源,《秋山草堂图》体格高雅,别具风格,亦叔明早年笔也。”“南田此作,运笔纤秀,自臻神妙,摩挲久之,窍志快幸。”可见,“别具风格”、“脱去模仿之迹”的作品,能得到他发自内心的赞扬。那种把他看作是一个膜拜于前人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观点,显然是对他的误解。王石谷很重视写生,传为画坛盛事的是1672年笪重光、恽南田、王石谷同游毗陵,“放舟倘佯,见堤上秋林,石谷指谓予日:‘此真画也。’先生赏之,霜风红叶如炽,青构紫柽,白榆乌桕,五色相鲜,高下俯仰,参差杂沓,不可名状。
    复有丛筱枯槎,远近互相掩映,位置殆若人巧者。予属石谷日:‘化工神奇,当与争奇,先生亟为我图之。右丞、大年不足摹耳。’石谷欣然呼毫,舣舟隔岸,目击手追者屡日,一片丹枫竟移夺于缣素间吴。图成寒飚振林,落叶飘洒,似选物者。”恽南田这位擅长写生的画家,对景展图,“巧称赏叫绝”。这里的记述,把王石谷的以自然为师,视五色相鲜的秋林为“真画”,用熟练的艺术手法,“移夺于缣素间矣”写得何等生动、具体。这种艺术功夫,是与他重视写生的训练分小开的。恽南田还忆及,他与王石谷在1 670年在虞山剑门游览,“各为图记之,写游时所见”。
    后来,王石谷画了著名的虞山十二景。恽南田为此写道:“虞山名胜甲江南,吾友石谷子朝锣十斯,探奇领幽,得其胜趣,因基地之最著称者,摹写十二景。”用古人的笔法,写目前的丘壑。“凡宋元名家,册中略备”。
    用古人的笔法。写目前的丘壑,是王石谷绘画的一个特点。他不像他的老师王时敏那样颠倒艺术的源与流的关系.只是在箱子里放着20幅前入作品缩样,每画大都从这只箱子里吸收源泉。王石谷是游历过一些地方,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胸中有丘壑的。钱谦益说王石谷胸中有山水:“昔人言子久画山头,必似拂水,叔明画山头,必似黄鹤。二公胸中有真山水,以腹笥为粉本,故落笔辄似,王石谷殆可语此。”朱彝尊称赞王石谷的作品,“横幅吴装仿惠崇.曾记北高峰上望,村村风景似图中”。“村村风景似图中”,恰当地表述了王石谷山水画能反映社会现实与美好自然的关系。他善于描绘江南春色,往往是以仿惠崇的面貌出现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