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易学文化 > 周易入门 >

何谓易之文、易之数、爻辞?


    
    易学中何谓易之文?
    易学中文字分为两大类:
    一、卦辞与爻辞部分,成于西周初年文王及武、成问卜官之手。二、十翼部分,虽言为孔子所做,但更多的是道家对易的思想。
    前者为筮占时吉、凶、悔、吝的断语,所以文句简捷;后者为发挥易之哲学理论,所以理趣幽颐。前者合六十四卦象被称为经,后者为传。在先秦,周易是经传分离的,即经自经、传自传,至西汉末年费直始以传解经,后来经郑玄、王弼的提倡,乃成今日流行的以传附经的《周易》本。
    后人引易之文字,有时候固然指明为某卦某爻或十翼中某部分之文字,但许多时候仅书一易字,例如《系辞传》中引孔子释咸卦九四爻辞、困卦六二爻辞、解卦上六爻辞等,均仅言易曰二字。后世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易大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乃引《系辞传》之文。自汉以降后人相沿成习,往往引易经传之文,只标易曰二字。
    易学中何谓易之数?
    易学中何谓易之数?易之数中数之用,乃倚筮术而兴。虽然在伏羲氏画八卦之初,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中已寓有数目之意在内,但那是自然随象而来,并未发挥其功用。数在易学中取得其地位,起于筮术的创建。筮术的目的,在于断决吉凶,而在命筮行术时必须经过的演蓍得卦的一套程序,完全依照计算蓍策数目的多寡进行,于是数就成了求得卦象的关键;换句话说,成了决断吉凶祸福的决定因素。由此观念开始,数逐渐被人视为一种渺冥的、不可把捉的力量,渐演变而成为如《庄子?天道篇》所云: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先秦以后,筮术与天文、历谱、五行、杂占、形法诸学合,《汉书?艺文志》统称之为术数家。在术数家心目中,数是一切事物的决定因,术是求得数的方法,东汉末年的管辂,是术数家打着易学招牌出现的佼佼者,他曾说:术足数成、数不妙不为术,由此可见数与术的关系。及至到了宋代,易数一科大为发扬,河图、洛书之出现,无非数之推想;邵康节元、会、运、世之学,为易数发挥之极致。
    早期易学中之数,由《系辞传》中所见,可分三类:
    一、天地之数一即奇偶之数。以奇数配天,偶数配地,《系辞传》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二、大衍之数一即演蓍之数。当演蓍求卦时,蓍策分合计算之数,《系醉传》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扬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信(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三、阴阳老少之数谓七、九、八、六四数。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此四数系由演蓍中过揲或揲余之策数而来,由此决定所求得卦象中,孰为变爻,孰为不变爻。
    以上三种数,都是筮术中所用。十翼文中言数,直用数字,仅说卦传有易,逆数也一处。然先秦以下则多有以易言数者,如《易纬乾凿度》: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宋易中以易言数者更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