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养生系列——医易同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40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养生之祖:伏羲 相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先天八卦始成。后来文王被拘,将先天八卦演变成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 井卦,主张饮“寒泉”,即饮用清洁甘美的井水。颐卦,主张“自求口实”,走正道自力更生来养活自己,但要注意“节饮食”。噬嗑卦中反对吃陈久太肥的腊肉。需卦,提出“需于酒食、君子以饮食宴乐”。未济卦中,提倡饮酒要有节制,不能吃得熏熏大醉。 继尧舜之后的大禹,为治水竭尽全力,栉风沐雨,跋山涉水十余年,而自己却得了偏枯病。大禹为了治病,在传统健身之“舞”的基础上,创造了“禹步”健身法。“禹步”是以洛书为理论根据编创的,有着深厚的天人合一思想。 (1)天一生水与肾为水脏 河图的“1”数为五行属水。水为至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祖。故水为天之始数,肾水居北方属坎卦。与医学、生命的关系: ①养生贵在养肾阳:肾水坎卦,其实并非纯阴,一阳爻含于两阴爻之间,两真水合藏一真火。所以肾阳极其宝贵,不能耗散。 ②中年养生贵在保肾养精:《内经》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表明中年人保肾养精的重要意义。 ③吞津保精以救肾液:足少阴肾经“挟舌本”,其精气上注于舌,舌下金津、玉液(廉泉穴)为肾水之上源,唾为肾液,故从中年起应吞津以救肾液。 ④养肾水以济肝木之阴:肾为天一之水,水生木,肝属木,故肝肾有同源关系,这对中老年人养生防高血压有重大意义。 ⑤顾护肾阴永葆青春:肾阴为五脏阴之根本,肾阴关系着全身阴阳的平衡,因水为天数之始,万物之基,故顾护肾阴为永保青春的第一要义。 (2)地二生火与心为火脏 河图的第2位数为火,火位正南方,属离卦。象征阳气,为水之动源。水为阴,火为阳,有了水还要有火,阴阳才能气化,万物始能生长,故火代表动力,代表温热阳性。与医学、生命的关系: ①火气通于心,故人体心火应离卦,火生土,脾应土,故心与脾关系密切。 ②火性炎上,故火忌耗散,人体之火除心火之外,尚有命门相火、肝肾龙雷之火等,皆以内敛为重,忌浮越。 ③心主藏神。中国历代养生家都注意心神内守,宁敛心火,如孔子提出“坐忘”,老子主张“虚无”,庄子强调“守一”,佛家讲究“禅定”,道家追求“炼己修心”,都为内敛离火的静功,内敛离火,保护心神,在人体养生学中具有重大意义。 (3)天三生木与肝为风脏 木为河图“3”之数,木代表新生,标志着万物之萌动,象征着生命之始。故《易经》八卦以震卦应春,方位向东。在医学、生命学的应用: ①人体肝属木,秉风雷之性,故肝为人体升发之脏。肝气旺者意气风发,欣欣向荣;肝气虚者委靡不振,消极颓废,故人体生命力的旺盛和衰减与肝气的鼓动很有关系。 ②肝能调节血量,对人体的阴阳气血皆有重要作用。 ③肝藏魂,又有调节心理的作用。 ④木喜条达,忌抑郁,故调节情志是养肝的关键。 ⑤目为肝之外窍,目明说明肝气未衰。 (4)地四生金与肺为金脏 河图“4”为终数,象征万物有始必有终,有生长必有收肃,因为兑卦为西方,酉乃万物成熟之意。应用于医学、生命学: ①人体肺应兑金,肺津四布,滋润五脏。 ②人到中年,肺气宜收敛,人的一生中,肝为升发之脏,主动损耗最大,衰退也最早,所以50岁肝气即始衰。反之,肺气主收,耗损相对小,故衰老也较迟,80岁肺始衰。 ③肺为金,燥气通于肺,最易损耗肺津,故保护肺津是保护肺的重要环节。 ④肺主气,人一生中肺气耗散不少,故中年以后必须注意润肺,敛肺以顺其生理特性。 (5)天五生土与脾为土脏 “5”为河图之母数,土为万物之母,成数赖之以衍生,5位中央、象坤卦,属土,脾与之相应。脾数为“5”。在医学、生命学的应用: ①土应长夏、万物之长养,土的长养及藏性,人体的脾应之,脾为万物之源,故健脾培土是维护生命的重要基础。 ②在人体气机升降过程中脾为枢转的中轴,左右着人体的气机升降。 ③五脏中脾土的负荷极大,故应节制饮食,保护脾土。 养生要以养阳为主 张介宾在《易经》理论的启发下,十分重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阳气是人体阴阳矛盾中的主导方面,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基于阳气为主导的思想,他提出阳气的盛衰,关系着人之寿天的论点。 现代生理学认为,机体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同化、异化的新陈代谢活动,其一切过程的关键都在于“动”和“化”。简单地说也与阳气为主导的认识相似。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生和死的区别在于阳气为主导的运动形式向其他运动形式转化,以阳气为主导,是养生和临床必须遵循而又往往被忽略的问题。张介宾在这方面的详尽论述,是对医学理论的推进与深化。 强调真阴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宝贵 张介宾重视阳气,但并不忽视真阴,认为真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也十分重要。他从真阴之象、真阴之脏、真阴之用、真阴之病、真阴之治等5个方面加以阐发。真阴之象,即指真阴在外的表象。他指出可以根据形质的好坏,判断真阴的盛衰。真阴之脏,指真阴所在之脏腑。他在命门学说的启示下,提出肾中命门为藏精之所,是人身之太极。命门藏有真阴,既是阴精化生之所,也是阳气生成之宅,内具水火,是人体性命之本。真阴之用,是指真阴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方面,真阴充盛,则形体强壮。另一方面,真阴又是元气之根,真阴充盛,则元气充足,脏腑各自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真阴之病,是指真阴亏虚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既然无水无火诸种病证,均与真阴之病有关。 由此可见,受《易经》的影响,张介宾在重视乾阳,以阳为主的同时,又辩证地认识到了坤阴的重要作用,在阴阳互根理论的阐发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治则的确立方面独树一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大致可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
- 下一篇:早期儒家与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