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文化景点 >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好诗成就了寒山寺的名满天下。江南自古多文人墨客,因古诗而闻名天下的景点还有很多。
    寒山寺因人而得名,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
    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钟楼位于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为108吨,钟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共69800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徵明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清末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现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区别于传统寺庙,寒山寺的山门是朝西的。西靠河边,便于路过的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再者,西方又称极乐世界,庙门朝西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
    
    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它点出了古寺与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一段因缘。
    
    寒山寺的主庭园,树木葱茏,小桥流水,可谓清静佛地。
    大雄宝殿,"大雄"指的是释迦牟尼,意为像大勇士一样,一切无畏。殿前的铁香炉上"大化陶熔"四字意为"佛的教化"。殿前的一对石柱,称露盘,是和尚就餐前放饭盛水,以供所谓饿鬼食用的器具。
    大雄宝殿前露台的栏杆,均用汉白玉雕成,刻以莲花等花纹饰物。
    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寒山寺的钟声自古以来以“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神韵而驰名。
    
    普明塔院是以宝塔为中心,四周环有碑廊,建筑具有浓郁的唐代建筑风格。
    普明宝塔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五层,呈正方形,塔四周挂有108个风铃。登上宝塔,东望苏州古城,南看苏州新区和大运河,可见北面的虎丘山和西面的狮子山,吴中美景几乎尽收眼底。
    到苏州自然不能忽略了美食,观前街就是最佳去处,松鹤楼、小小得月楼都集中在这里。观前街因其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它的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的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观内保存有大量各朝古碑,其中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