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映像 >

文化云南—束河茶马古镇


    
    多数来过丽江古城的人,其实都错过了她的同胞姐妹,古城西北6公里处的茶马古镇——束河。姐妹俩都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都有四方街和穿街过 巷的清泉,1997年12月,与古城一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不同的是,为了向络绎不绝的中外宾客施展风姿,丽江古城已经盛装浓抹,而悠闲的束 河,却连口红都还没用呢。
在专家眼里,束河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清泉之乡、手工之乡、杂姓之乡、文教之乡”,而在我们这样的初访者眼里,束河就是纳西农家小院二楼露台上的一把红漆躺椅,露台下矮矮的土墙上冲小巷深处画了个箭头,用中英文写着“纳西咖啡”。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子的西侧,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石桥,纳西语称“吉阿桥”意为泉水汇集之桥,横跨在青龙河上。相传曾有异人从桥上一步跳跨到白沙,上玉龙雪山登天,至今仍留有仙人足迹。
从村中的大石桥到村西,沿泉沟溯水而上,前面突现一座怪石,再转过石山,一潭碧绿的清泉尽现眼前,这便是秀美的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 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村庄中心有一小小的四方街,与丽江的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这里传说就是丽江先人的发源 地,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
    
    在潭边楼阁临水,即龙泉寺,又称为“三圣宫”,殿宇雄伟壮观,是一个四合院式建筑,就地势而造,结构精朽别致,门楼是五间大楼,殿宇飞檐突现,纹饰雕刻美观大方。院内广种樱花等各种花木,满院奇花奇卉,芬芳朴鼻。登楼观景,龙泉景色尽在眼底,使人心情舒坦,怡然而乐。
束河民居的特色是“三坊一照璧”“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它们多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房堂屋,两旁侧 室,走廊宽敞,天井宏亮,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在11月正是玉米收成的时候,院子的晒棚上整齐地码着金灿灿的玉米,与摆着盆景花卉 一起,浓绿中亮出五颜六色的芬芳。
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偏等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议学馆, 还有工作私塾,我来到束河的时候刚刚是放学时间,一群群天真灿烂的小朋友冲出校门,他们绚丽多彩的衣服与陈旧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今,倘佯于龙泉之 畔,漫步于束河古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
茶马古道恋曲
要进束河古村,村口的青龙桥是必经之路。虽然它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却依然宽阔平整。清得发蓝的青龙河从桥下流过,河边有茂密的白杨树和柳树。白的梨花、红的海棠花和桃花年年开放,为村里人提供香甜的果实。这家乡的美味,是古道藏客和走四方的束河皮匠永远的记忆。
沿青龙桥向西走,有一条五花石板路,石头上暗红的线条至今可见。老人说,这是束河一帮常年奔波在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捐资铺砌的。因他们常和藏人做生意,当地人叫他们“藏客”。束河街是他们的牵挂,也是他们商旅生涯的起点和最终的期盼。
束河像一个街心大花园,有四条巷道从束河街上向四面延伸出去。向东的一条穿过丽江古城,往南的一条通往古济行政村,往北的一条通向白沙行政村,往西北的一条是过去通往迪庆藏区的要道,即“茶马古道”。
沿着源自九鼎龙潭和坡底小潭的小河,藏客走上两条艰险的商旅古道:一条从松云村通往西南方向的古关隘黄山哨,从拉市到石鼓、巨甸、鲁甸,翻越栗地坪,过 维西保和镇,到澜沧江边后,沿江北上,过燕子岩栈道,到德钦后再从溜筒江过溜索进藏;第二条路,从九鼎龙潭和坡底小潭边经过,蜿蜒伸向西部的玉龙雪山。经 过文海村直达丽江龙蟠,渡金沙江,翻越十二栏杆,到中甸县城,然后过上桥头,从奔子栏用独木舟渡江,翻越白茫雪山抵德钦城,然后再从溜筒江过溜索,翻梅里 雪山进藏。两条古道行程各六千里,走一趟需要三个多月。
栈道、溜索、雪山,古道上的每处险路都可能是藏客的归宿。在他们勇敢而 壮美的一生中,往往需要浪漫的牵挂,一些藏客在家娶一个“披星戴月”勤劳孝顺的姑娘,在藏区娶一个温柔贤良的“卓玛”。远隔千山万水,许多纳西姑娘和卓玛 一辈子没见过面,确都会在心里宽容甚至感激对方,在那个“把头别在腰带上”的男人身上,倾注悠长的思念。这样的传统如今已不存在,但因藏客而成为亲戚的纳 西人和藏人却常常在束河相聚。因此在束河喝到纯正的酥油茶并不是一件难事。
藏客走过的茶马古道有迹可寻,而源自束河的另一条古道却从来没有踪影,这条无形的道上走着另一群人,他们“只要一把锥子,一扎纱线就能走遍天下”,他们是束河皮匠。
束河的四方街--木老爷的街市
束河的四方街在纳西语中叫“少坞芝”,意思是“束河的街市”。这明朝万历年间由木氏土司开辟的集市,至今还跑着木老爷当年最喜欢的尖耳朵猎犬。
束河几乎家家有犬,大多训练有素,大多见过世面。放到猎场上,必定是狩猎好手,但在四方街里,当挂着相机,操着不同口音或外国话的人走进来,它们也不会 警惕地吠叫,最多礼节性地跑过来略略嗅一下,看也不看你一眼,就回到青石板街的中央去,坐得笔直遥望村口,或等着干农活的主人;或等着在打纸牌的老主人, 半天一动不动。 走在狭窄而清洁的古街上,每个老人都会告诉你当年的繁华。束河四方街曾是丽江四大集市之一,聚集着四面八方的农人和客商。跑鹤庆辛屯街的人来卖“金银 纸”;拉市的山民来卖草药,用从拉市海捕来的鱼换粮食;高寒山区文海村的彝族来卖松明;纳西人来卖炭;南兴山民来卖瓜子和纱线;太安山民来卖土豆;九合乡 的村民来卖各种土陶罐。小孩子走在街上,最爱吃鹤庆和石鼓的米花糖……
更有趣的是,几百年前,束河的夜晚就像如今昆明的昆都夜 市那样热闹。白天的交易不够劲,束河就定期举办夜市,整个街市在玉龙雪山下点起明亮的大灯笼,散市时,来赶集的农人点上火把回家,在山路田野里有说有笑如 跳动的萤火,这就是“束河八景”之一的“夜市萤火”。今天的束河再也没有这样的景象,她和镇上的老人一样睡得早,只有街上几家外来人开的茶馆和咖啡屋,安 静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