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人文 >

遗失的时光,未曾遗落的庙下古村!


    这是个茑飞草长的时节,我们从县城出发赶往洋市庙下古村。一路上,窗外细雨绵绵,萦绕的谜团却频频叩问心扉。岁月悠悠,已过千年,宋代内阁主雷肇基为何青睐桂阳这样偏僻的一隅,最终抉择为居住之地?如今闻名暇迩的庙下古村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雷氏后裔栖息之地,又掩藏了怎样的古文化屐痕呢?
    
    下了车,我们一路前行,便见一条小溪流水,过一座小石桥,到了庙下村口。我不由驻足举目远眺,顿生悠悠怀古之情。据《桂阳县志》记载,宋真宗祥符元年,宋内阁主事雷肇基从江西泰和县鹅颈丘,迁入桂阳县南园背定居”。沧海桑田,又过了四百余年,雷肇基十六代孙雷玺(1423年—1499年)在此开村,开荒垦地,后裔繁衍成长,逐渐聚居形成了庙下这样的大村庄。
    
    这依山傍水的古村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这儿绕了一个大弯,两旁芳草萋萋,花儿吐艳,阡陌纵横。一栋栋古民居并排而立,屋墙马头起脊,格外纯朴凝重。我们沿着一条青石板路,顿时领悟到庙下的古韵风情。
    
    庙下古村皆为雷姓,有两千多人。古民居座落有序,共计276栋,分五大区布局,颇为罕见,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据知名学者彭德馨先生考究:“东区街巷呈 “王”字形,有民居130余栋,南面为“南阁”,西北呈“册”字形,四纵一横街道,中为明代居住区。”漫步曲径通幽的座座庭院,我仿佛置身于迷宫。
    
    古村街巷全用青石板铺成,显得光鲜洁净。村内大多房屋为四合院式建筑,外墙青砖碧瓦,墙头飞檐翘角。院内均以木料装扮。大门两旁书有对联,寓意深长。古屋的门楣木雕花鸟图案,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古屋的石雕多用青石刻有花草鸟兽或是神话人物,构思精巧,神态鲜活,令人惊叹。
    
    
    品读古村的文化,最有韵味的是玺公祠。玺公祠在村东北角,占地千余平方米,为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始建,坐南朝北。祠前有一宽坪,坪上用青砖砌有两米多高的砖墙,墙上嵌有十块石碑,记载着村内历代重修公祠或是修路的大事,大门西墙书有一副对联:“日月精光,高临剑阁;乾坤锐气,大萃钟山”,此联为雷氏典故。从大门进入祠内,是戏台,台宽与两边的马头墙成一线。台下地面铺成方形石板。戏台以十二根石柱为基底,上置十二大木柱支撑戏台。戏台后面用木板隔墙,墙上以浓墨书写“南风之薰”的匾额。后台木板墙上面多处有当年在此演出的戏班题写留言,散发出戏曲芬芳。戏台横梁上的檐板刻有二龙戏珠的木雕。戏台中顶部为八角形藻井,井壁彩绘花鸟鱼虫等图案,形态逼真,日不暇接,戏台前面两边砖墙上书有对联:“玉槐窦桂种鸡山根深枝茂;让水廉泉生石洞源远流长”。此联为庙下开村的典故。这座戏台堪称湘南戏台艺术中的珍品。
    
    我站在台下观戏,不觉想起鲁迅先生写的《社戏》,便有一番深刻的体念。鲁迅先生的《社戏》里是描述江浙一带的风情。江浙自古繁华,秦淮风月无限。而我们这里是山乡,古称南蛮之地。还好,昆曲在桂阳落地生根,蓬勃壮大,我在台下观戏,却跟古代的戏曲文化交流,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享受。因为桂阳昆曲毕竟与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那悠扬的竹笛声,那动听的二胡声,还有锁呐、锣鼓混成的响音,在戏台上空回荡。这里没有灯光设计,没有舞台布景,完全是由农闲时节乡下人自己组成的业余剧团在自导自演,节目异彩纷呈。台下的观众听得有滋有味,掌声热烈。
    
    尽兴之余,我在古村的青石小巷穿梭着。让我称奇的是,两座隔巷而立的古宅高墙侧门处,有一座闺楼相连,你来我往,倚栏遥着凄凄风雨斜打片片青石,不知撩动了多少儿女情长。屋回巷转。忽然,我又发现矮墙上有几处窥孔,一个窥孔就是一个枪眼,似乎在诉说一段红色的记忆。
    
    晌午时分,楹联家雷子渊先生津津乐道为我们讲述庙下的人文故事,我们听得也津津有味。是的,我们的祖先,不仅讲究人文历史,也很重视阴阳风水学,这庙下古村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庙下村的正中前沿,有个用青石砌成半月形的大池塘,又名鲢鱼塘,造型就是依照阴阳八卦图样式围成,起着村中辟邪驱恶的作用,以护村庄人丁兴旺。因此,该村人才辈出,明代有雷均彰,雷福卿;清代有雷敦锡、雷仁浩;近代有雷洪、雷瀓等人。庙下村不仅在古民居上讲究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民风纯朴,好善乐施。自清代以来,有人拿出钱财,建学馆两座,建路亭七座,这些都体现了庙下村人的高尚品德。庙下人敬老爱幼,重教兴学。村里成立的义学会、积谷会、育婴会等民间组织,是研究湘南民俗风情的“活化石”。庙下人爱看戏唱戏,至今藏四十余种手抄的古戏剧本就是最好的见证,也彰显了古村的浓厚人文底蕴。
    
    岁月沧桑,悠悠千年,庙下古村有太多的历史故事,让我寻觅。当依依离去时,我再次将目光久久地投向这片山水,庙下古村是湘南古村落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只有细细品读,才能品出韵味。
    作者:雷晓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