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白马关 湮没的辉煌
http://www.newdu.com 2024/12/15 12: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白马关城堡呈长方形,周长四百多米,设一南门,门楼上两米长、一米宽的“白马关堡”石匾至今醒目。城墙由大块山石砌筑,城门洞砖砌,城门条砖砌成,非常坚固,城门墙上筑有一亭即守门岗楼,白马关城堡坐落在密云北部山区的白马川之中。 当我们跋涉在残阳废垒、西风古道之间,与一页页风干的历史对话时,会同时承载着一个巨大的心灵情结;抚摸着古老民族胴体上的伤痕,常常颤栗不已,对文明的惋叹,对自然山水理性精神的探求,汇聚成一种凛冽的忧患意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历史感悟吧。“我将穿越,但我永远不会抵达。”这是比利时诗人伊达·那慕尔的诗句。没有抵达的穿越体现为一种充满神秘感的过程,这时候你会有如履薄冰的疑惧,亦步亦趋的拘谨,山重水复的迷惘。但一旦进入感悟之圈,一切的框范都将风流云散。 走进密云白马关,这感受如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重压之际,混沌,豁然开朗。 走进白马关,走过茅草丛生的阡陌,在我们脚下,沉睡着一座五百多年前的古堡。 明朝自洪武元年开始,为了边疆的安全,在华北地区沿内蒙古边界修筑长城,陆续在边城要地构建城堡。 密云隶属蓟镇,蓟镇从山海关到昌平的居庸关全程1200里。密云境内设边城四路,白马关属石塘路长城段,亦属边城要塞。明永乐年间开始在白马关修建城堡,起初是一座简易小城堡。嘉靖三十年(1551年)重修城堡,驻提调官守关筑城修边,统领军兵加固边城,加高加厚,设垛口,筑子城墙,建观察楼,防御城等,使边城能攻能守,防战全能。 白马关城堡呈长方形,周长四百多米,设一南门,门楼上两米长、一米宽的“白马关堡”石匾至今醒目。城墙由大块山石砌筑,城门洞砖砌,城门条砖砌成,非常坚固,城门墙上筑有一亭即守门岗楼,白马关城堡坐落在密云北部山区的白马川之中。山川长三十余里,山峡路窄,山峦起伏,地势险峻,从城堡北去十余里长沟即为白马川。白马川之名源于白马山。明朝时白马山自然形成与蒙古部族的分界线,大山南面为明朝属地,大山北面为蒙古部族地域。明朝政权在白马川的山峡路窄的战略要塞修筑长城关隘,筑起了这座城堡。 不久前,几名长城爱好者在对长城的实地拍摄中,竟意外地在白马关长城的一座敌楼上,发现了一间精美的北京地区仅存两三处罕见的“楼橹”——建在敌楼上有屋顶的小房子。数百年来,古堡在长河的底层深藏不露。我想,这中间是不是蕴含着某种美学辩证法呢?任何一种美,过分招摇了总难保长久,西施、王昭君、貂蝉的悲剧都在于美的泄露和张扬。阿房宫毁了,凌烟阁湮没了,秦汉长城也早已坍塌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兵马俑却保存下来了,汉代编钟保存下来了。这也许是白马关楼橹带给我们的些微启示吧。 《四镇三关志》载:白马关辖关寨十一:陈家口关,东驼古关,西驼古关,左二关,响水谷关,白马关,划车岭寨,白崖谷关,冯家峪关,营城岭关,黄崖口关。俱永乐年间建。边城一百五十里,空心敌台三十六座;《三关边务总要》载:要蚕房谷十里至陈家谷横岭北平漫,通单骑。又五里至东驼谷关,北平南险,通单骑。又十里至西驼谷关,正关并迤东墩共通骑,冲。又三里至左二关,正关通骑,极冲,余通步。又十里至响水谷,通步。又十里至白马关;《读史方舆纪要》载:白马关在石塘岭东北四十里,东去潮河川九十里,有城,有水关。关北七十里有汤河,又北百里为满套儿,要冲也。自汤河上稍正南行,顺白河至石塘岭,可二百里,山恶水深。 寥寥数语,白马关竟然承载了那么沉重的历史重量! 明代杨选有诗《白马关遇雨》:“崚嶒石径黑云遮,雹雨风驱阻使车。乍听高原林堕叶,即看曲涧浪生花。豺狐才窟浑无迹,将校空山未有家。顷刻遥天云雾散,万峰花翠亦堪夸。”就在我沉浸于这一幅形象的关山风雨图之际,另一位明代诗人杨旦的《过白马关》又倏然入怀:“怪石巉巉水乱流,柳匀新绿弄春柔。满陂芳草眠黄犊,风景居然似建州。”该诗作者虽写关隘险势,但主要描写的是边塞安定时春日景象,颇有江南味道。两首诗,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 依偎在长城脚下白马关默默无语,一切都浸在夕阳的余晖之中。我忽发奇想,现在科学已经出神入化,如果能利用几堵尚未坍塌的白马关古堡的墙,借助超显微技术的透视,我们是否将会看到隐没在其中鲜活灵动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夜已深,远处白马关河依旧流淌,山影逶迤。如今,白马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昔日千亩荒滩变成良田指日可待。是的,白马关正从苍茫的远古中醒来,笑傲江湖的日子当不会很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安徽黟县屏山村 梦里小桥流水人家
- 下一篇:文殊院千佛塔